【简介】首届中国哀伤研究与干预国际研讨会会前工作坊:死亡与生命的成长
讲者:陆晓娅教授
时间:2019年10月10-11日(为期2天,名额上限40人)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北京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引言】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亲人离世,丧失与哀恸随死亡席卷而来,但泪水荡涤过后,生命也在更新成长。陆晓娅教授近年来关注老年与死亡问题,参与生前预嘱推广、养老院及缓和医疗志愿服务,为高校老师举办生死教育工作坊,并出版《影像中的生死课》一书。
陆教授受邀将于首届中国哀伤研究与干预国际研讨会会前,开展为期两天的“死亡与生命的成长”工作坊。本次工作坊旨在通过影视、文本、墓碑、现场访谈等各种类型的生命故事,带领学员一起深入理解丧失与哀伤,并从中发现构建生命新篇章的力量。
参加工作坊的所有学员将会获得由授课专家亲笔签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颁发的16学时培训证书。
【培训对象】
-
哀伤及创伤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学者;
-
高校心理学、社会工作、医学等专业的师生;
-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老师;
-
综合医院、肿瘤专科、临终关怀医护人员;
-
精神卫生医护人员;
-
危机处理相关人员;
-
社工、社会机构及公益组织人员;
-
卫健委、计生协及民政系统的干部及工作人员;
-
对哀伤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等
【授课老师】

陆晓娅 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师从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系统接受心理咨询训练(硕士、博士班),现为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理事;2014年开始在世界各地自助旅行,写作并发表人文旅行笔记,研发《自助旅行与自我成长》课程,2016年出版《影像中的生死课》一书。
【培训内容】
从叙事治疗的基本理念出发,带着大家通过影视、文本、墓碑、现场访谈等各种类型的生命故事,一起深入理解丧失与哀伤,学习以尊重和珍惜的态度对待哀伤,和当事人一起,在哀伤的故事中寻找意义和力量,建构出生命故事的新版本。
【报名相关】
费用:本项目收费含培训、师资、资料、证书费用;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备注:人数上限为40人,满额为止(以工作坊缴费顺序为准)。
工作坊若报名人数不足,组委会将做临时调整。
报名方式:网址报名: https://www.wjx.cn/jq/39152546.aspx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缴费方式:
1. 银行对公转账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文慧园支行
账户名:北京师范大学
账号:340256015272
银行名称:中国银行
纳税人识别号:12100000400010056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备注]:转账汇款时,请在附言中注明“哀伤工作坊:序号与主题+单位+个人姓名”,序号与主题请按以下内容标注:“会前2成长”。
2. 现场缴费
截止9月16日未转账缴费者,请于大会报告当天通过pos机刷卡缴费。
3. 缴费确认
如您汇款成功,请您妥善保管汇款截图或其他相关凭证,可将凭证截图或扫描发送至邮箱(edpbnu@bnu.edu.cn),文件名、邮件名等标注为“哀伤工作坊:会前2成长+单位+个人姓名”。组委会将据此核对您的汇款信息。
4. 发票开具
请将单位名称、纳税人识别号一并发送至邮箱(edpbnu@bnu.edu.cn)。增值税普通发票如需备注内容,请单独列明。发票统一在参会时领取。
【联系方式】
报名咨询:
谈老师:17695758295
迪老师:13212103217
邮箱:edpbnu@bnu.edu.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
缴费咨询:
邹老师:18811523697 微信:zouxinyan21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温馨提示]:目前一些单位执行新的财务制度,规定需要用公务卡的支付方式,才能获得会议费报销;或者您在缴费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或者疑问,也请及时联系大会会务组人员邹老师进行相关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