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交流|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
【2024第三十三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谢童参加国际会议总结 |
发布时间:2025-04-17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一、在外行程安排 2024年7月,我有幸接收北师大心理学部的资助,前往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了第33届国际心理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ICP)。此次大会的时间为7月21日至7月26日,为期六天,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工作者,会议报告和交流涵盖了心理学相关的众多领域。在本次大会上和众多国际同行进行交流,扩展了我对心理领域不同方向研究的理解,增加了我对前沿的研究方法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自己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的认识。我的具体行程安排如下: 我于7月20日从北京出发,在卡塔尔多哈转机,并于7月20日抵达布拉格。我的导师王建平教授和课题组的两位同门也于20日到达布拉格,我们在布拉格相聚后,入住了同一家位于布拉格市中心的酒店。国际心理学大会在O2会议中心举办,距离我们入住的酒店仅几站地铁的路程。O2会议中心环境宽敞舒适,配备现代化的设施,容纳了很多不同大小的会议场地,为后续几天会议的顺利举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会议结束后,我和王老师及同门均在7月27日从布拉格返程,我在卡塔尔多哈转机后,于7月28日抵达北京。 在布拉格期间的行程安排如下: 7月20日下午抵达布拉格后,入住酒店,并在酒店附近进行游览,初步体验了布拉格的风土人情,并享用了欧洲特色的晚餐。 7月21日上午步行游览了布拉格老城广场,参观了天文钟和老市政厅等古迹,下午前往O2会场进行注册报到,并参加了开幕式。国际心理学大会开幕式很隆重,现场进行了捷克特色的表演,并且由著名心理学研究者以及布拉格当地的政府代表进行了发言。我感受到了大会的国际化氛围和捷克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次开幕式展示了心理学领域的广泛影响力,也让我更加期待接下来几天丰富的学术交流。 7月22日上午在大会会场浏览了张贴报告,关注到了几个有趣的心理学研究,并和作者进行了交流。下午参加了Andreas Maercker教授组织的,王建平教授参与报告的关于不同文化下创伤脚本的研讨会。 7月23日下午我进行了自己的第一个口头报告,题目为青少年情绪调节及心理健康的伞状综述,我报告了目前青少年情绪调节研究现状,以及本伞状综述得到的初步结果,报告共15分钟,报告后和其他学者就情绪调节以及伞状综述方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7月24日下午我进行了自己的第二个口头报告,题目为情绪可控性信念与日常生活中情绪调节过程的关系。我报告了自己研究的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以及讨论,报告大约15分钟。由于本研究采用了比较新的经验取样法和动态结构方程模型,因此与现场很多研究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我也收获了很多的启发。 7月25日我前往了布拉格城堡进行了游览,品尝了捷克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了一些捷克本地的特色纪念品,包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的鼹鼠形象的毛绒玩具。晚上游览了查理大桥,欣赏了伏尔塔瓦河的夜景。 7月26日下午参加了会议的闭幕式,在闭幕式上会议组织者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对大家的积极参与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闭幕式上,下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举办地澳大利亚墨尔本也进行了下届会议的宣传和预告,这让我不禁期待下一个四年我会在学术上有什么进展,是否有机会前往墨尔本再次进行学术分享和交流。 7月27日上午从布拉格机场出发,转机多哈后于北京时间28日到达北京,圆满完成这次学术交流和旅行。 总体而言,参加这次ICP国际心理学大会,我度过了充实的8天时间。会议期间,我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与来自全球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此外,我还在会议之余游览了布拉格的历史名胜,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参会内容和表现 在此次大会上,我有机会进行了两次口头报告,展示了自己在情绪调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报告,我有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到我的研究,并通过讨论对自己的研究有了更深刻和不同角度的理解,并让我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1. 本人的演讲内容: 第一个报告:题为An umbrella review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ts。在这个报告中,我探讨了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注意分散等)以及情绪调节能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以情绪调节为核心的干预方案对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效果。该研究采用伞状综述的方法,系统性地梳理了已有的元分析和系统性综述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调节能力均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关系,尤其是与青少年的内化问题之间关系更为密切。此外,已有的针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干预方案表现出显著的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第二个报告:题为Associations between emotion malleability beliefs and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 in daily life。在这一报告中,我探讨了情绪可控性信念对于日常生活中情绪调节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了2个经验取样法和1个日记法的数据库的数据,通过动态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情绪可控性信念是否影响情绪调节的识别、选择和实施过程。结果表明,相信情绪可控能够提高情境修正策略的选择,而对于其他策略的其他过程没有显著影响。我也进一步讨论了该结果可能的原因(例如,情绪调节策略的自我报告和情绪调节过程经验取样法结果的差异等)。 两次报告均得到了在场其他参会者的积极反馈。在问答环节,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我的研究提出了深入的问题和建议,特别是在方法论和理论框架方面。这些讨论不仅帮助我进一步完善了研究,还提供了宝贵的反馈,用于改进未来的研究工作。例如,在报告情绪可控性信念对情绪调节阶段的影响后,有来自日本的研究者 2. 所听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次国际心理学大会规模庞大,涉及到的张贴报告和口头报告分会场众多。会议期间,我尽可能地参加了多个分会场的报告,重点与我研究的相关领域的报告者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所听报告涵盖了从情绪调节、青少年心理健康、到跨文化研究的多个领域。以下是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报告内容: 一项关于自我距离和抑郁的关系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和实验法分别探究了个体与负面事件或消极情绪的自我距离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自我距离可以降低负面事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且自我距离可以通过对叙述方式的改变等进行改变。该研究设计精巧,通过不同的方法严谨地验证了研究假设,并为进一步的干预也提供了基础。 此外,我印象深刻的是两项关注在病理性白日梦的报告。这两项研究探究了病理性白日梦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干预方案。作为临床与咨询方向的博士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并了解到病理性白日梦的概念,并了解到它的一些相关因素。这个主题让我感觉很有趣,我也和两位研究者进行了交流,了解到这是一个还存在很多问题尚未被探究的领域,我也会在后续的研究中关注这一话题。 通过参与这些报告和讨论,我不仅扩展了对心理健康方面研究的理解,也对跨文化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这些学术收获将对我今后的研究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参会主要收获 1. 学术收获
2. 国际视野的拓宽
3. 文化体验 在布拉格的游览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参观的一些主要文化古迹:
通过这些文化体验,我不仅欣赏到了布拉格的建筑美学和历史底蕴,也更深入地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生活和感知世界。这些体验丰富了我的旅行经历,也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跨文化视角。 四、总结 此次参加国际心理学大会的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我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新的启发,更是拓展了研究视野,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国际同行。大会的学术交流和讨论让我对情绪调节、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布拉格的文化体验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与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