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刘翔平​教授


电话:010-58805290

E-mail:lxp599@163.com

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评估,积极心理学


个人履历

学习经历:
北京师范大学讲师,1989-1991年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992年-1997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7-今
美国新罕布尔什大学短期访学,1997年,主要与道森教授一起从事学习障碍研究
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匈牙利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工作经历:
北京师范大学讲师,1989-1991年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1992年-1997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7-今
美国新罕布尔什大学短期访学,1997年,主要与道森教授一起从事学习障碍研究
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匈牙利等国进行学术交流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
人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自然的、物理世界的认知障碍,即学习障碍,包括读写障碍、数学障碍和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另一个是对自我与世界、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的认知产生了障碍,即情绪与人格障碍。
1.积极心理学研究
2.神经质人格与低自尊研究
3.人际关系认知与心理健康研究
4.积极心理治疗与ACT疗法研究
5.儿童读写障碍的诊断与矫正
6.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诊断与矫正


主要实践擅长领域
儿童学习障碍的诊断与矫正
学生情绪与人格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考试焦虑咨询
神经质人格的分析与咨询
积极心理治疗
亲子关系问题的辅导


主持课题经历
“知识分子价值观变化研究”,1997年国家教育青年基金项目
“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促进研究”,2000年,横向课题
“学习障碍的认知机制、诊断与矫正研究”,2002年,教育部十五教育规划博士点基金
“学习障碍的认知缺陷与个别化教育方案的研究”,2002年,北京市十五教育规划项目重点课题
“阅读障碍的亚类型其认知加工机制”,2003年,全国十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学习困难与个别化差异研究”2004年,横向课题
“高中生健康心理研究课题”。2004年,横向课题
阅读障碍亚类型认知机制及其干预研究,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儿童注意力障碍研究,2008年,北京市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
咀嚼与中学生考试焦虑关系的实验研究,2008年,主持箭牌中国公司项目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与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11年,北京市教委委托项目
抑郁大学生人际认知特点和干预研究,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大学生社交网络的不当使用及其心理需要缺陷机制的研究,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儿童阅读障碍的认知机制及其干预,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积极关系图式的测评、认知加工及其调节,2015年,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重点项目

积极关系图式的测评、认知加工及其调节,2016年,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

积极关系图式的测评、认知加工及其调节,2016年,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

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2019年,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科研成果:
英文文章
1、Tian P. S. Oei,Xiangping Liu:Monitoring Emotion Through Body Sensation: A Review of Awareness in Goenka’s Vipassana,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July
2、Zeng, X., Oei, TPS., Ye, Y. & Liu, X. (2013).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of Awareness and Equanimity in Goenka's Vipassana Meditatio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DOI: 11.1007/s10943-013-9796-9
3、Yu,S. Zeng, X., Wang, C., Chen, H., Liu, X..Money-Primed Reactance Does Not Help Ensure Autonomy.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41(8).
4、Yu, S., Assor, A., Liu, X. . Perception of Parents as Demonstrating the Inherent Merit of their Values: Relations with Self-Congru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5、Zeng, X., Li, M., Zhang, B., & Liu, X. (2014). Revision of the Philadelphia Mindfulness Scale for Measuring Awareness and Equanimity in Goenka's Vipassana Meditation with Chinese Buddhists.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DOI: 10.1007/s10943-014-9870-y
6、Yu, X., Sonuga-Barke, E., & Liu, X. (2015). Preference for Smaller Sooner Over Larger Later Rewards in ADHD Contribution of Delay Duration and Paradigm Type. 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
7、Wang, S., Zhou, Y., Yu, S., Ran, L. W., Liu, X. P., & Chen, Y. F. (2015).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as Treatments for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Group Session.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8、Zhang, P., Deng, Y., Yu, X., Zhao, X., & Liu, X. (2016). Social anxiety, stress type, and conformity among adolescen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9、Deng, Y., Yan, M., Chen, H., Sun, X., Zhang, P., & Zeng, X., et al. (2016). Attachment security balances perspectives: effects of security priming on highly optimistic and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0、Zeng, X., Pan, Y., Han, Z., Shi, Y., & Liu, X. (2016). Exploring different patterns of love attitude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los One, 11(11), e0166410.

11、Dai, L., Zhang, C., & Liu, X. (2016). A special chinese reading acceleration training paradigm: to enhance the reading fluency and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children with reading disabiliti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937.

12、Zeng, X., Liao, R., Zhang, R., Tian, P. S. O., Yao, Z., & Leung, F. Y. K., et al. (2017). Development of the appreciative joy scale. Mindfulness, 1-14.

13、Liao, R., Wang, S., Zhang, P., Zhou, Y., & Liu, X. (2017). Effect of priming with attachment security on positive affect among individuals with depression.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5.

14、Zhang, P., Ni, W., Xie, R., Xu, J., & Liu, X. (2017).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difficulty in disengaging from threa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ocial anxie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1).

15、Zeng, X., Chio, F. H., Oei, T. P., Leung, F. Y., & Liu, X. (2017).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amount of meditation practice and outcomes in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four immeasurables medita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16、Zeng, X., Chan, V. Y., Tian, P. O., Leung, F. Y., & Liu, X. (2017). Appreciative joy in buddhism and positive empathy in psychology: how do they differ? Mindfulness.

17、Zhang,P., Zhang,Y., Mu,Z., & Liu,X.(2017). The Development of Conformity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ged 9–15 Years in a Public Choice Task. Evolutionary Psychology,1-6.
18、Deng,Y., Wang,S., Leng,L., Chen,H., Yang,T.,& Liu,X.(2018). Pleasing or withdrawing: Differences between dependent and self-critical depression in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following rejec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February 26.
19、Deng,Y., Xiang,R., Zhu,Y.,& Liu,X.(2018). Counting blessings and sharing gratitude in a Chinese prisoner sample: Effects of gratitude-based intervention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aggression.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Doi:10.1080/17439760.2018.1460687.
20、Guo,W., Lin,Z., Cheng,N.,& Liu,X.(2018).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erceived Responses to Capitalization Attempts Scal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Volume 46, Issue 11.

21. Tan, Y., & Liu, X. (2018). Influence of grapheme and syllable learning on handwriting output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children with dictation difficulti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1671.

22. Yu, S., Deng, Y., Yu, H., & Liu, X. (2018). Attachment avoidance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on Chinese adolescents’ having an inner compass. Current Psychology, 1-8.

23. Chen, Y., Li, R., Zhang, P., & *Liu, X. (2019). WeChat engagement styles: Measuring the two processes of relatedness need, moderated by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Current Psychology. doi:10.1007/s12144-019-00513-5

24. Chen, Y., Li, R., & *Liu, X. (2019).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autonomy support, self-trouble,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cross adolescent gend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doi:10.1111/sjop.12573

25. Chen, Y., Li, R., Zhang, P., & *Liu, X. (2019).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tate attachment anxiety and avoidance between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ddic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doi:10.1177/0033294118823178

26. Deng, Y., Chen, Y., & Liu, X. (2019).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appearance-based rejection sensitivity: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self-rated attractiveness and appearance-contingent self-worth.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42, 295-300.

27. Lan, Y. T., Liu, X. P., & Fang, H. S. (2020).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executive function training on peer difficulties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C subtype. Applied Neuropsychology: Child, 9(1), 41-55.


心理学基本理论方向

1.论现象学在西方心理学史中的方法论意义. 心理学探新, 1987, (4): 79-86.
2. 实证论与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观——论实证主义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1988, (3). 24-29.
3. 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0, (3): 140-143.
4.论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论. 心理学报, 1991, 23(3): 299-305.
5.心理学中的因果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33-38.

6.刘翔平,郭文静,邓衍鹤.关系图式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践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12-19.

7.邓衍鹤,宋郁,刘翔平(通讯作者):自我意志型的青少年自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62-71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方向

1. 刘翔平,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述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 (1): 41-47.

2.刘翔平,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简介.心理科学进展, 1988(2): 11-17.

3. 刘翔平,精神分析与释义学——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论.心理学探新, 1989, (3): 6-10.

4.刘翔平,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概观.心理卫生杂志, 1989, 3(2): 62-65.

5. 刘翔平,哈特曼自我心理学述评.心理科学, 1991, (5): 37-42.

6.刘翔平,论弗洛伊德与皮亚杰发展观的对立及其可能的出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1): 35-40.

7. 刘翔平,学校心理咨询间接模式.教育探索, 1996, (2): 44-47.

8.刘翔平,适应现代化社会,改革传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6, (3): 42-45.

9. 刘翔平,旁观者效应的道德决策模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4): 97-101.

10.刘翔平,分化与超越——析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 (4): 27-30.

11. 刘翔平,丁叮,现代学生心理问题与闲暇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13(4): 60-63.

12. 刘翔平 ,关于学校心理学服务重要性的调查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 2002(3): 10-14.

13.刘翔平,学生行为障碍的内—外倾分类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23(11): 54-56.

14. 刘翔平,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模糊与其深层原因剖析.教师教育研究, 2004, (4): 61-64.

15. 刘翔平、徐先金,乐观疗法以及对学习障碍的启发意义.教育科学研究, 2004, (7): 50-52.

16.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教师教育研究, 2006, 18(3) : 65-69.

17. 杨双,刘翔平.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2): 4-6.

18. 侯典牧,刘翔平,陈楠,张乃丹,张珊,石媛超.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57-259.

19. 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教育研究,2008,2:90-94.

20. 侯典牧,刘翔平,戴良辰,曹新美.公司员工工作流畅状态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19-1021.

21. 周雅 刘翔平,“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基于优势的评价和预防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4期,第4 -7页。

22. 候典牧 刘翔平,气质性情感对工作满意度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管理评论》,2009年第21卷,第48-55页。

23. 候典牧 刘翔平,北京市职业女性工作压力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4期,508-510

24. 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7期。

25. 侯典牧,刘翔平,.基于优势的大学生乐观干预训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1期

26.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心理接纳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6期,894-898

27. 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十日内观课程对服刑人员的干预:效果、机制和本土化”,《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5期,863-867

28. 王硕 刘翔平:《人际环形模型对心理病理的解释建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22卷4期,641-645页

29.刘翔平,冉俐雯,王硕,等:中小学教师二维心理健康测量系统编制与筛查.教育科学研究, 2014年12期,55-61页

30. 张鹏,张艺缤,韩瑞雪,刘翔平(通讯作者):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5期,873-876页

31. 邓衍鹤, 陈云祥, 岳艳春, 乎唤, 黄宇琛, 刘翔平(通讯作者):儿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明修订版在我国初中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年25卷6期, 1022-1026页

32.张鹏,张斌梅子,邹建科,刘翔平(通讯作者):安全依恋启动影响社会行为:方法、效果与机制,心理科学,2018年,41卷第3期,615-620页

33.陈云祥,邓衍鹤,刘翔平(通许作者):大学生社交焦虑对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外表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2018年41卷第6期,1396-1402页

34.陈云祥,李若璇,刘翔平(通讯作者):父母心理控制、自主支持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控制动机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5期,981-986页

35.陈云祥,李若璇,张鹏,刘翔平(通讯作者):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6期,1091-1095页

36.陈云祥,王书剑,刘翔平(通讯作者):青少年归属需要满足与去个性化网络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6期,1256-1259页

37.陈云祥,钟姝,戴莉,邓衍鹤,刘翔平(通讯作者):大学生依恋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3期,497-505页

38.陈云祥,李若璇,张鹏,刘翔平(通讯作者):班主任自主支持、投入、温暖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2期,306-310页

39.陈云祥,李若璇,刘翔平(通讯作者):消极退缩、积极应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1期,94-98页

40.陈云祥,娄骥,张鹏,刘翔平(通讯作者):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定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年33卷第2期,143-148页

41.邓衍鹤,高芯芸,徐陈晰,孙治英,岳艳春,刘翔平(通讯作者):依赖导向与成就导向心理控制量表修订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2期,253-257页


积极心理学方向

1. 刘翔平,论学生社会技能的结构、评估与培养.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5, (2): 47-51.

2. 刘翔平,论社会学习与社会能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5, (4): 52-55, 44.

3. 刘翔平,学生行为测试的生态学模式.心理学探新, 1995, (4): 28-31.

4. 刘翔平,论社会技能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教育研究, 1995, (8): 48-52.

5. 刘翔平,论学生独立生活在技能的本质、结构及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 (6): 53-55.

6. 刘翔平,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5): 57-60.

7. 刘翔平,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角色与任务.社会心理研究, 2001, (1): 53-57.

8. 曹新美,刘翔平,吴洪珺.教师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江西教育科研, 2005, (2): 51-52.

9. 曹新美,刘翔平,唐宏.赣州市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70-74.

10. 曹新美,刘翔平,蒋曦宁,王铮芳.积极心理学中流畅感理论评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25-29.

11. 候典牧,朱颖敏,刘翔平.关于快乐工作特征的调查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2):49-53.

12.候典牧,刘翔平.组织变革中员工的情绪管理.中外健康文摘,2008,3:185-187.

13. 候典牧,刘翔平.基于需求层次的快乐工作特征调查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83-87.

14. 候典牧 刘翔平,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枯竭源研究,职业与健康,2009年2月第25卷,第3期,311-314

15. 候典牧 刘翔平,心理资本理论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商业时代,2009年,第31期,第54-56页。

16. 许菲 刘翔平,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第293-294

17. 周雅 刘翔平,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科学进展2010,第18卷,第4期,P590-597

18. 周雅、刘翔平(通信作者),大学生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第5期,第536-543页

19. 钟殊 刘翔平(通信作者),国外层级式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及其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41-47页

20. 王铮芳、刘翔平(通信作者)、周雅,高中生数学考试流畅体验研究:流畅体验、内/外动机、数学焦虑及数学成绩的路径分析,《心理科学》2011年第6期

21.周雅 刘翔平:轻度与中度抑郁者的积极自我,《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第3期

22. 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慈心禅在心理学视角下的应用与实证研究”, 2013年第8期的《心理科学进展》

23. 林雅芳 刘翔平(通信作者):“论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求索》,2013年第五期.

24. 冉俐雯,刘翔平(通信作者). “流畅体验理论模型探索.”《求索》. 2013(6): 112-114.

25. 邓衍鹤,朱一杰,李毅,等:感恩干预对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年24卷2期,368-372页

26. 邓衍鹤,向睿洋,刘翔平:社交焦虑个体被放逐后对潜在社交机会的反应偏差.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年25卷1期,12-16页

27. 邓衍鹤,向睿洋,刘翔平(通讯作者):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选择性注意的作用:社交焦虑的调节效应.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5期,805-809页

28. 邓衍鹤,陈云祥,赵文,黄宇琛,刘翔平(通讯作者):外表拒绝敏感性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1期,21-25页

29. 邓衍鹤,向睿洋,张月寒,刘翔平(通讯作者):社交焦虑者对社会排斥的反应偏差及其潜在心理机制.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2期,336-340页

30. 邓衍鹤,陈云祥,胡业生,刘翔平(通讯作者):外表拒绝敏感性对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6期,1081-1085页

31.陈云祥,邓衍鹤,刘翔平(通讯作者):大学生恋爱状态与外表拒绝敏感性: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年18卷第1期,107-112页


学习障碍方向
1. 刘翔平, 齐建芳. 论学习障碍与学习能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6, (1): 53-57.
2. 刘翔平, 刘雪梅, 齐建芳.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 13-17.
3. 刘翔平, 牛端. 儿童语言学习能力的评估模式.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1): 14-17.
4. 刘翔平, 刘雪梅.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量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 55-59, 23.
5. 刘翔平, 刘希庆. 教师如何管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 49-52.
6. 丁玎, 刘翔平, 李烈, 赵辉, 姚敬薇, 田彤. 阅读障碍儿童识字特点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2): 64-67.
7. 刘翔平, 王中妙, 陈惠霞. 用多重评估法对小学生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筛查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2, (2): 66-69.
8. 刘翔平, 丁玎.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与巴克利的行为反应抑制模型.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3): 302-308.
9. 刘翔平, 牛端, 刘希庆. 儿童语言学习困难诊断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02, (3): 10-15.
10. 刘翔平. 从差异取向的评估到认知—干预取向的评估——学习障碍评估模式的新趋势. 中国特殊教育, 2003, (5): 69-74.
11. 刘翔平, 解会欣. 注意力障碍与阅读困难的相关分析.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2004, 1(2): 100-102.
12. 刘翔平, 候典牧, 杨双, 杜雯翀、“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认知特点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年第2 期:7-11.
13. 刘翔平, 李红文, 杜雯翀, 李梅. 阅读困难儿童的字形结构理解能力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3): 75-78.
14. 刘翔平, 刘希庆, 徐先金. 阅读障碍儿童视觉记忆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4, 12(3): 246-249.
15. 杨双, 刘翔平. 文章标记对阅读理解困难学生信息保持的促进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4): 56-60.
16. 刘翔平, 丁玎, 杨双. 阅读障碍儿童语音转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8): 564-566,560.
17. 刘翔平, 丁玎, 杨双. 阅读障碍儿童的语音干扰抑制能力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8): 78-82.
18. 顾群, 刘翔平.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两种评估取向的整合及评估模式的建立. 中国特殊教育, 2004, (9): 92-95.
19. 刘翔平 张微“ADHD儿童的亚分类与人格类型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 第13卷第2期, 111页
20. 刘翔平, 张立娜, 刘文理, 郭雪玲, 胡迎秀, 曹济芝, 赵雪峰. 结构意识教学对识字困难儿童的干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6): 35-40.
21. 刘翔平, 杜雯翀, 王滨, 吴思为.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短时记忆特点. 中国特殊教育, 2005, 12: 48-55.
22. 刘翔平, 刘文理, 张丽娜, 徐先金, 张微, 张秀秀, 张靖乔. 儿童识字能力与汉字规则意识关系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1): 56-61.
23. 吴洪郡, 刘翔平(通信作者), 杜英. 目标设置对写作困难议论文说服力的促进效应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1) : 69-72.
24. 张微, 刘卫卫, 刘翔平(通信作者). ADHD的反应抑制与延迟满足特点及教育对策.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1): 73-77.
25. 王斌, 刘翔平, 刘希庆, 林敏. 阅读障碍儿童视觉长时记忆特点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3): 69-73.
26. 杨双, 刘翔平, 王斌.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认知加工.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3) : 368-374.
27. 杨双, 刘翔平, 张靖乔, 张秀秀.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3): 11-15.
28. 杨双, 刘翔平, 林敏, 宋雪芳. 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特点.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4): 53-57.
29. 刘文理, 刘翔平, 张靖乔.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初步探讨. 心理学报, 2006, 38(5) : 681-693.
30. 刘文理, 刘翔平. 阅读发展相关的认知技能: 汉语与英语的比较.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14(5) : 665-674.
31. 王斌, 刘翔平, 杨双, 卢佳. 心算困难儿童的语音复述. 心理科学, 2006, 29(5) : 1266-1268.
32. 戈凡, 刘翔平, 张靖乔. 识字障碍儿童日常记忆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 2006, 20(8) : 494-498.
33. 张微, 刘翔平, 王斌, 廖冉. 两类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差异及教育对策. 中国特殊教育, 2006, (8): 77-81.
34. 张丽娜, 刘翔平, 吴洪珺, 杨双, 李成刚. 汉字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联结个案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 2006, 20(12) : 832-835.
35. 杨双,刘翔平,王斌,吴洪珺,刘卫卫,宁宁. 空间书写障碍的个案研究. 心理学报,2007,39(1):71-77.
36.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冉俐雯. 六城市ADHD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23-25.
37. 张微,刘翔平,顾群,廖冉,刘卫卫,王斌. 教师与家长采用DSM-IV评估儿童ADHD的结果比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301.
38. 顾群,刘翔平. 教师评估"注意缺损障碍儿童"因子变异的分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8):55-57.
39. 张微,刘翔平,王博,陈乾鑫,冉俐雯. 三种亚型ADHD儿童在停止信号任务上的表现的个案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9(9):601-602.
40. 张微,刘翔平,李成刚,康雪. ADHD对阅读障碍的影响:来自解码和语言理解困难的证据. 中国特殊教育,2008,3:53-58.
41. 张微,刘翔平,金颖:ADHD儿童的选择性抑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 :29-33.
42. 刘卫卫,刘翔平,钟姝.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视通道时距估计能力.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3:30-35.
43、杨双,刘翔平. 听写困难儿童整体字形加工特点.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4:34-39.
44、张微 刘翔平、毛荣建 刘翔平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意识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1期,第48-56
45、宋红艳:前摄抑制对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和阅读障碍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第2期,第28-35页。
46、杨双 刘翔平:听写障碍儿童的字形输出的错误特点,《心理科学》,2009年3月年第32 卷,第2期,第352-356页
47、杨双 刘翔平:听写困难儿童在笔划加工中的整体干扰效应,《心理学报》2009年第41卷2期,第127-135页。
48、林敏 刘翔平等:读写困难与听写困难儿童言语与视觉缺陷,《中国心理卫生》,2009年23卷,第1期,第40-44页
49、林敏 刘翔平 两类英语学习困难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2009年第32卷,第三期,第611-615页。
50、刘翔平 林敏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诊断与干预,《青年研究学报》(香港)2009年第12卷,第2期,第101-108
51、金影 刘翔平:激活水平对两亚型ADHD反应执行与抑制能力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年,第25卷,第4期,第81-87页
52、毛荣建 刘翔平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意识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1期,第48-56
53,杨双 刘翔平, 儿童字形错误的年级特点,语言文字研究,2010第3期,125-130
54、金颖 刘翔平 复杂任务中反馈对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10年第9期,第68-73页
55、余雪 刘翔平(通信作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缺损:行为抑制还是能量库?《 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6期,第42-48页
56、张微 刘翔平(通信作者):“热”执行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阅读障碍儿童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心理学报2010年第42卷第3 期,第415-423.
57、张微 刘翔平(通信作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缺陷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第25卷第6 期,第448-451.
58、金影 刘翔平,两种亚型的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反应时的个体变异性研究,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10年第4期,82-87
59、钟殊 刘翔平(通信作者):发展性阅读障碍注意力转换缺陷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3期,第47-52页
60、坎吉 刘翔平(通信作者):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跨文字一致性和特异性,《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12期,第58-64页。
61、坎吉 刘翔平(通信作者):维吾尔族儿童母语透明文字朗读特点研究,《民族语文》,2011年第2期,第66-74页。
62、钟殊 刘翔平(通信作者):视觉和语言加工难度对汉语识字困难儿童形音特征捆绑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11,第7期,第60-64页。
63、坎吉 刘翔平(通信作者):维吾尔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高频词词典 《心理科学》,2011.第5 期。
64、金颖 刘翔平(通信作者):反馈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错误监控能力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第4,期,26-31
65、坎吉 刘翔平(通信作者):维吾尔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音意识特点,《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11期。
67、毛荣建 刘翔平:听写障碍儿童汉字学习的认知干预研究, 《 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第5期,第58-64页
68、金颖刘 刘翔平:知觉负荷对注意缺多动障碍儿童过滤分心刺激能力的影响 《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第8期,第43-49页。
69、金颖 刘翔平(通信作者)“工作记忆负荷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过滤新异分心刺激能力的影”,《心理学报》,2013年第9期
70、毛荣健 刘翔平(通信作者):“汉字听写困难儿童字形整体表征的实验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六期,第87-92页

71、李开强,刘翔平,刘卫卫:不同时距和通道性质对ADHD儿童时距估计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 2013年9期

72、刘议泽,李燕,刘翔平,等:汉语听写障碍儿童的形音联结缺陷探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年22卷4期

73、刘议泽,钟姝,余雪,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听觉注意转换延迟缺损.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年22卷5期

74、刘议泽,李燕,刘翔平(通信作者):汉语听写障碍儿童的形-形与音-音联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年28卷3期

75、余雪,刘翔平,王硕,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素意识缺损实质.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13卷4期

76、余雪,李开强,刘玥,等:比较两种工作记忆训练对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年23卷2期

77、 戴莉,李燕,刘翔平(通讯作者):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跨通道捆绑加工的通道优势汉语.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4期,622-625页

78、戴莉,刘翔平(通讯作者):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捆绑缺陷及其脑神经机制.心理科学 ,2017,40(1):124-128

79、戴莉,钟姝,刘翔平(通讯作者):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转换的空间缺损特点.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1期,21-24页

80、蔡妍,刘翔平(通讯作者),谭雅倩(通讯作者):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捆绑能力:研究背景与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9期,50-55页

81.阮怡君,齐春婷,刘翔平(通讯作者):多重感觉通道训练对听写落后儿童的教学,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4期,821-825页

82.刘翔平:正确理解学习障碍,江苏教育,2018年32期,2页

83.阮怡君,刘翔平(通讯作者):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听时间敏感性缺陷及其脑神经机制,心理科学,2019年42卷第1期,36-42页


VCD教育方案:


教育方案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成功的家长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1997年

2

轻轻松松考场:刘教授谈中高考心理调整技巧

汕头海洋出版社

2005年

3

学习障碍的矫正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06年

4

没有眼泪的家庭作业——学习障碍儿童诊断与矫正

北京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7年

5

分心不是孩子的错

北京东方音像电子出版社

2007年


开发的心理教育量表:


量表名称

开发时间

1

儿童语言学习能力量表

1997年

2

儿童视知觉学学习能力量表

1998年

3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教师量表

1999年

4

高中生考试焦虑量表

2000年

5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家长量表

2005年

6

阅读理解测验

2005年

7

听觉记忆测验

2005年

8

儿童形-音连结能力测验

2014年

10

宁静感测验的修订

2014年



专著与教材:
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学
《孤独的人群》译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年
《你的潜能在哪里》,译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生命与梦》,专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0年
《赌博:玄色的心理游戏》,与张平合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年
《心理健美操》,与叶浩生合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精神流浪的轨迹》,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获得中图图书青年读物奖)
《精神疲软与振奋民魂》 专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3年
《传统樊篱的超越: 现代人格取向的养成》,专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年
《优化人生-心理选择学》,专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年
《男女吸引的奥秘》,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
《赛克的故事》, 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漫画丛书1-3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紧急援助学习障碍儿童》,主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
《登上少儿健康快车》,编写北京出版社, 2003年
《儿童注意力障碍的诊断与矫正》专著, 北京同心出版社, 2002年
《让学习障碍儿童克服学习困难》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5年
《战胜非典恐惧手册》,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学生学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评估与矫正》专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学校心理学》, 专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
《战胜考试焦虑》,专著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寻找生命的意义》 ,专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给自己注入积极基因》,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
《分心不是我的错——注意力障碍家长手册》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感觉良好-认知改变心情》,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当代积极心理学》,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神经质人格-人类心灵痛苦的密码》专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主编,开明出版社,2012年
《考试焦虑100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儿童注意力障碍100问》,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幸福感》,主编,于是著,当代积极心理学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宽恕的力量》主编,王硕等著,当代积极心理学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积极的治疗》,主编,曾祥龙著:,当代积极心理学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性格的美德与优势》,主编,郭雯著,当代积极心理学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如何学会做一个乐观的人》,主编,候典牧著,当代积极心理学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自尊有毒》,专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

《心理弹性》,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积极的情绪》,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心理流畅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苏东坡的幸福人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感恩的心》,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师生沟通》,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亲子沟通》,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健康心理教材
主编《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教程》,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
主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
主编《我长大了》,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年。
主编《生为赢者》,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
主编《我与他》,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
主编《小学生健康心理训练》,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主编《初中学生健康心理训练》,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主编《职高小学生健康心理训练》,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主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团结出版社, 2001年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西方心理学史
1990至今,每学年秋季学期开课。教学评估连续90分以上,是本科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积极心理学   学校优秀通识课
学校心理学 注重测评和干预的实际应用,实习与讲授并重。

研究生课程:
学习障碍诊断与矫正
内容是学习障碍相关理论、诊断方法和工具,以及矫正方法学习和实践。
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
主要介绍各个中西方经典流派的治疗理论、技巧讲练与实践。


社会工作

北京翔平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
(网站www.chinald.net.该学校为全国唯一一家专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训练机构,主要针对读写困难、数学困难和注意力障碍学生,从语音工作记忆、语音的注意力,视觉分辨和视觉注意力及工作记忆,阅读理解和书写等角度训练学习障碍学生,经过每周8次,三到六个月的训练,使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有较明显的改进。该学校成立10年来,为全国各地成千名儿童进行了学习障碍的诊断与矫正。电话:64002630)
全国学习障碍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市健康人格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健康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刑警学院、中国公安大学兼职教授
国际学校心理学会会员
中国特殊教育编委
美国箭牌糖果中国公司心理咨询顾问
乌兰浩特市教育局首席心理健康教育顾问
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顾问
教育部国培项目主讲教授

其他

荣誉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2年。
国际积极心理学会优秀成果奖,2010年。


学生指导:
已毕业硕士:齐建方、牛端、程慰伊、李红文、侯典牧、丁玎、刘希庆、卢佳、张豹、刘文理、张丽娜、张婧乔、张秀秀、吴洪俊、刘卫卫、林敏、宋雪芳、李成刚、李燕、兰彦婷、周雅、苏洋、冉俐雯、成吉祥、郭雯、李开强、齐婷婷、张晨晨、李毅、刘习娟、刘仪泽、张凤娇、于是、曾祥龙、陈豪才(加拿大)、谭语渊(马来西亚)
已毕业博士:杨双、张微、王斌、曹欣美、候典牧、买合普来提、毛荣键、林敏、钟姝、金颖、林雅方、冉利雯、王硕
在读硕士:邓衍鹤、谭雅倩、戴莉、蔡妍
在读博士:余雪、廖冉、张功、兰颜婷、娄骥、郭文静、张鹏


培训交流:
学校、企事业培训:
先后为中组部司局级干部培训班、中国移动公司、中国银行、深发展银行、深圳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国家电网、中海油、群英咨询顾问中心、清华大学总裁班、武汉大学EMBA班、中山大学总裁班、新疆仁智业企业内训、中纪委、教育部处级干部培训班、公安大学、武警消防学院、北师大教师培训学院和北师大MBA班等企业和事业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举办积极心理学讲座数百场。北京晚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及北京日报等都介绍了他的积极心理学的有关成果。
擅长的培训课题与题目:
幸福比成功更重要,阳光心态塑造幸福人生,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积极,行政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治疗,意义治疗,压力管理、心理咨询的模式,师生关系与沟通,亲子关系与沟通,战胜考试焦虑,学习障碍的诊断与矫正,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的识别与矫正、抗逆力、意志的培养。


浏览次数: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