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
刘翔平教授 电话:010-58805290 E-mail:lxp599@163.com 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评估,积极心理学 个人履历 学习经历: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
积极关系图式的测评、认知加工及其调节,2016年,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 积极关系图式的测评、认知加工及其调节,2016年,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积极心理学研究基金 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特点与对策研究,2019年,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8、Zhang, P., Deng, Y., Yu, X., Zhao, X., & Liu, X. (2016). Social anxiety, stress type, and conformity among adolescent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9、Deng, Y., Yan, M., Chen, H., Sun, X., Zhang, P., & Zeng, X., et al. (2016). Attachment security balances perspectives: effects of security priming on highly optimistic and 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0、Zeng, X., Pan, Y., Han, Z., Shi, Y., & Liu, X. (2016). Exploring different patterns of love attitudes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los One, 11(11), e0166410. 11、Dai, L., Zhang, C., & Liu, X. (2016). A special chinese reading acceleration training paradigm: to enhance the reading fluency and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children with reading disabiliti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 1937. 12、Zeng, X., Liao, R., Zhang, R., Tian, P. S. O., Yao, Z., & Leung, F. Y. K., et al. (2017). Development of the appreciative joy scale. Mindfulness, 1-14. 13、Liao, R., Wang, S., Zhang, P., Zhou, Y., & Liu, X. (2017). Effect of priming with attachment security on positive affect among individuals with depression.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5. 14、Zhang, P., Ni, W., Xie, R., Xu, J., & Liu, X. (2017).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difficulty in disengaging from threat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ocial anxie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1). 15、Zeng, X., Chio, F. H., Oei, T. P., Leung, F. Y., & Liu, X. (2017). A systematic review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amount of meditation practice and outcomes in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four immeasurables medita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 16、Zeng, X., Chan, V. Y., Tian, P. O., Leung, F. Y., & Liu, X. (2017). Appreciative joy in buddhism and positive empathy in psychology: how do they differ? Mindfulness. 17、Zhang,P., Zhang,Y., Mu,Z., & Liu,X.(2017). The Development of Conformity Among Chinese Children Aged 9–15 Years in a Public Choice Task. Evolutionary Psychology,1-6. 21. Tan, Y., & Liu, X. (2018). Influence of grapheme and syllable learning on handwriting output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children with dictation difficulti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1671. 22. Yu, S., Deng, Y., Yu, H., & Liu, X. (2018). Attachment avoidance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on Chinese adolescents’ having an inner compass. Current Psychology, 1-8. 23. Chen, Y., Li, R., Zhang, P., & *Liu, X. (2019). WeChat engagement styles: Measuring the two processes of relatedness need, moderated by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Current Psychology. doi:10.1007/s12144-019-00513-5 24. Chen, Y., Li, R., & *Liu, X. (2019).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autonomy support, self-trouble,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cross adolescent gender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doi:10.1111/sjop.12573 25. Chen, Y., Li, R., Zhang, P., & *Liu, X. (2019).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tate attachment anxiety and avoidance between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ddict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doi:10.1177/0033294118823178 26. Deng, Y., Chen, Y., & Liu, X. (2019).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appearance-based rejection sensitivity: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of self-rated attractiveness and appearance-contingent self-worth.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42, 295-300. 27. Lan, Y. T., Liu, X. P., & Fang, H. S. (2020).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executive function training on peer difficulties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C subtype. Applied Neuropsychology: Child, 9(1), 41-55. 心理学基本理论方向: 1.论现象学在西方心理学史中的方法论意义. 心理学探新, 1987, (4): 79-86. 6.刘翔平,郭文静,邓衍鹤.关系图式的理论发展及其实践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12-19. 7.邓衍鹤,宋郁,刘翔平(通讯作者):自我意志型的青少年自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62-71页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方向: 1. 刘翔平,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述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 (1): 41-47. 2.刘翔平,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简介.心理科学进展, 1988(2): 11-17. 3. 刘翔平,精神分析与释义学——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方法论.心理学探新, 1989, (3): 6-10. 4.刘翔平,霍妮的神经症理论概观.心理卫生杂志, 1989, 3(2): 62-65. 5. 刘翔平,哈特曼自我心理学述评.心理科学, 1991, (5): 37-42. 6.刘翔平,论弗洛伊德与皮亚杰发展观的对立及其可能的出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1): 35-40. 7. 刘翔平,学校心理咨询间接模式.教育探索, 1996, (2): 44-47. 8.刘翔平,适应现代化社会,改革传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6, (3): 42-45. 9. 刘翔平,旁观者效应的道德决策模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4): 97-101. 10.刘翔平,分化与超越——析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 (4): 27-30. 11. 刘翔平,丁叮,现代学生心理问题与闲暇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13(4): 60-63. 12. 刘翔平 ,关于学校心理学服务重要性的调查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 2002(3): 10-14. 13.刘翔平,学生行为障碍的内—外倾分类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23(11): 54-56. 14. 刘翔平,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模糊与其深层原因剖析.教师教育研究, 2004, (4): 61-64. 15. 刘翔平、徐先金,乐观疗法以及对学习障碍的启发意义.教育科学研究, 2004, (7): 50-52. 16.曹新美,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教师教育研究, 2006, 18(3) : 65-69. 17. 杨双,刘翔平.心理健康的二维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2): 4-6. 18. 侯典牧,刘翔平,陈楠,张乃丹,张珊,石媛超.当前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257-259. 19. 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教育研究,2008,2:90-94. 20. 侯典牧,刘翔平,戴良辰,曹新美.公司员工工作流畅状态及其与价值观的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19-1021. 21. 周雅 刘翔平,“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基于优势的评价和预防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第4期,第4 -7页。 22. 候典牧 刘翔平,气质性情感对工作满意度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管理评论》,2009年第21卷,第48-55页。 23. 候典牧 刘翔平,北京市职业女性工作压力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4期,508-510 24. 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7期。 25. 侯典牧,刘翔平,.基于优势的大学生乐观干预训练.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1期 26.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心理接纳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6期,894-898 27. 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十日内观课程对服刑人员的干预:效果、机制和本土化”,《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21卷,第5期,863-867 28. 王硕 刘翔平:《人际环形模型对心理病理的解释建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22卷4期,641-645页 29.刘翔平,冉俐雯,王硕,等:中小学教师二维心理健康测量系统编制与筛查.教育科学研究, 2014年12期,55-61页 30. 张鹏,张艺缤,韩瑞雪,刘翔平(通讯作者):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5期,873-876页 31. 邓衍鹤, 陈云祥, 岳艳春, 乎唤, 黄宇琛, 刘翔平(通讯作者):儿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明修订版在我国初中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年25卷6期, 1022-1026页 32.张鹏,张斌梅子,邹建科,刘翔平(通讯作者):安全依恋启动影响社会行为:方法、效果与机制,心理科学,2018年,41卷第3期,615-620页 33.陈云祥,邓衍鹤,刘翔平(通许作者):大学生社交焦虑对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外表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2018年41卷第6期,1396-1402页 34.陈云祥,李若璇,刘翔平(通讯作者):父母心理控制、自主支持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控制动机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5期,981-986页 35.陈云祥,李若璇,张鹏,刘翔平(通讯作者):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6期,1091-1095页 36.陈云祥,王书剑,刘翔平(通讯作者):青少年归属需要满足与去个性化网络行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6期,1256-1259页 37.陈云祥,钟姝,戴莉,邓衍鹤,刘翔平(通讯作者):大学生依恋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3期,497-505页 38.陈云祥,李若璇,张鹏,刘翔平(通讯作者):班主任自主支持、投入、温暖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2期,306-310页 39.陈云祥,李若璇,刘翔平(通讯作者):消极退缩、积极应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1期,94-98页 40.陈云祥,娄骥,张鹏,刘翔平(通讯作者):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定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年33卷第2期,143-148页 41.邓衍鹤,高芯芸,徐陈晰,孙治英,岳艳春,刘翔平(通讯作者):依赖导向与成就导向心理控制量表修订版在我国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年27卷第2期,253-257页 积极心理学方向: 1. 刘翔平,论学生社会技能的结构、评估与培养.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5, (2): 47-51. 2. 刘翔平,论社会学习与社会能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5, (4): 52-55, 44. 3. 刘翔平,学生行为测试的生态学模式.心理学探新, 1995, (4): 28-31. 4. 刘翔平,论社会技能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教育研究, 1995, (8): 48-52. 5. 刘翔平,论学生独立生活在技能的本质、结构及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6, (6): 53-55. 6. 刘翔平,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5): 57-60. 7. 刘翔平,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角色与任务.社会心理研究, 2001, (1): 53-57. 8. 曹新美,刘翔平,吴洪珺.教师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策略.江西教育科研, 2005, (2): 51-52. 9. 曹新美,刘翔平,唐宏.赣州市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70-74. 10. 曹新美,刘翔平,蒋曦宁,王铮芳.积极心理学中流畅感理论评介.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25-29. 11. 候典牧,朱颖敏,刘翔平.关于快乐工作特征的调查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9(2):49-53. 12.候典牧,刘翔平.组织变革中员工的情绪管理.中外健康文摘,2008,3:185-187. 13. 候典牧,刘翔平.基于需求层次的快乐工作特征调查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83-87. 14. 候典牧 刘翔平,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枯竭源研究,职业与健康,2009年2月第25卷,第3期,311-314 15. 候典牧 刘翔平,心理资本理论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商业时代,2009年,第31期,第54-56页。 16. 许菲 刘翔平,中学生消极完美主义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第293-294 17. 周雅 刘翔平,消极偏差还是积极缺乏:抑郁的积极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科学进展2010,第18卷,第4期,P590-597 18. 周雅、刘翔平(通信作者),大学生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第5期,第536-543页 19. 钟殊 刘翔平(通信作者),国外层级式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及其启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41-47页 20. 王铮芳、刘翔平(通信作者)、周雅,高中生数学考试流畅体验研究:流畅体验、内/外动机、数学焦虑及数学成绩的路径分析,《心理科学》2011年第6期 21.周雅 刘翔平:轻度与中度抑郁者的积极自我,《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第3期 22. 曾祥龙 刘翔平(通信作者):“慈心禅在心理学视角下的应用与实证研究”, 2013年第8期的《心理科学进展》 23. 林雅芳 刘翔平(通信作者):“论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求索》,2013年第五期. 24. 冉俐雯,刘翔平(通信作者). “流畅体验理论模型探索.”《求索》. 2013(6): 112-114. 25. 邓衍鹤,朱一杰,李毅,等:感恩干预对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年24卷2期,368-372页 26. 邓衍鹤,向睿洋,刘翔平:社交焦虑个体被放逐后对潜在社交机会的反应偏差.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年25卷1期,12-16页 27. 邓衍鹤,向睿洋,刘翔平(通讯作者):放逐对潜在接纳线索选择性注意的作用:社交焦虑的调节效应.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5期,805-809页 28. 邓衍鹤,陈云祥,赵文,黄宇琛,刘翔平(通讯作者):外表拒绝敏感性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1期,21-25页 29. 邓衍鹤,向睿洋,张月寒,刘翔平(通讯作者):社交焦虑者对社会排斥的反应偏差及其潜在心理机制.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2期,336-340页 30. 邓衍鹤,陈云祥,胡业生,刘翔平(通讯作者):外表拒绝敏感性对躯体变形障碍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6期,1081-1085页 31.陈云祥,邓衍鹤,刘翔平(通讯作者):大学生恋爱状态与外表拒绝敏感性:外表吸引力自我觉知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年18卷第1期,107-112页 学习障碍方向: 71、李开强,刘翔平,刘卫卫:不同时距和通道性质对ADHD儿童时距估计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 2013年9期 72、刘议泽,李燕,刘翔平,等:汉语听写障碍儿童的形音联结缺陷探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年22卷4期 73、刘议泽,钟姝,余雪,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听觉注意转换延迟缺损.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年22卷5期 74、刘议泽,李燕,刘翔平(通信作者):汉语听写障碍儿童的形-形与音-音联结.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年28卷3期 75、余雪,刘翔平,王硕,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语素意识缺损实质.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13卷4期 76、余雪,李开强,刘玥,等:比较两种工作记忆训练对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年23卷2期 77、 戴莉,李燕,刘翔平(通讯作者):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跨通道捆绑加工的通道优势汉语.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4期,622-625页 78、戴莉,刘翔平(通讯作者):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捆绑缺陷及其脑神经机制.心理科学 ,2017,40(1):124-128 79、戴莉,钟姝,刘翔平(通讯作者):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转换的空间缺损特点.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7年25卷1期,21-24页 80、蔡妍,刘翔平(通讯作者),谭雅倩(通讯作者):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形—音捆绑能力:研究背景与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9期,50-55页 81.阮怡君,齐春婷,刘翔平(通讯作者):多重感觉通道训练对听写落后儿童的教学,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18年26卷第4期,821-825页 82.刘翔平:正确理解学习障碍,江苏教育,2018年32期,2页 83.阮怡君,刘翔平(通讯作者):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听时间敏感性缺陷及其脑神经机制,心理科学,2019年42卷第1期,36-42页 VCD教育方案:
开发的心理教育量表:
专著与教材: 《自尊有毒》,专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 《心理弹性》,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积极的情绪》,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心理流畅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苏东坡的幸福人生》,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感恩的心》,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年 《师生沟通》,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亲子沟通》,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健康心理教材: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
社会工作 北京翔平中小学生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
其他 荣誉奖励:
浏览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