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

一、教学与教材研究

1. (2024—2026)教育心理学(第4版). 北京师范大学“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第三期建设重大项目. 主持. 

2. (2022—2024)行为矫正(第2版). 北京师范大学“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第一期建设重大项目. 主持. 

3. (2013—2015)中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主持.

4. (2012—2013)基于实习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研究——自主阅读能力促进.  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11-26). 主持.

5. (2009—201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主持.

6. (2009—2010)行为矫正.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主持.

7. (2005-2007)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主持.

8. (2004-2006)学习理论与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主持.

9. (2003—2004)心理咨询与治疗丛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委托. 主持.

10. (2003—2004)教育心理学. 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 主持.

11. (2001—2003)教育心理学.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主持. 

二、教研与科普论文(独立或第一作者)

1. 伍新春. (2024). 亲子回应方式的谬误与正解. 心理与健康, (3), 24-26. 

2. 伍新春. (2023). 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唯有亲师共情陪伴——共情陪伴五步法. 心理与健康, (12), 4-6.

3. 伍新春. (2023). 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善读书——心理学视角的建议. 人民教育, (8), 26-29.

4. 伍新春. (2018).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价值与实施. 小学语文, (9), 4-12. 

5. 伍新春, 邹盛奇. (2019). 做对了,成为好爸爸并不难!父母必读, (7)

6. 伍新春. (2017). 在共情陪伴中提升教师的共情能力. 上海托幼, (4A), 14-15.

7. 伍新春. (2017). 在高质量陪伴中提高幼儿的共情能力. 上海托幼, (5A), 14-15.

8. 伍新春. (2016). 共情陪伴 奠定幼儿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 上海托幼, (11A), 8-10.

9. 伍新春. (2015). 读透文本, 正确处理读写关系. 小学语文, (7-8), 38-41.

10. 伍新春. (2014). 学习的本源与真义. 人民教育, (11), 8-11.

11. 伍新春. (2014). 汉语字词学习与阅读能力发展——了解“字”理,把握“学”理;掌握“词”法,讲求“教”法. 载郭华主编.《文化与教育》(P.145-17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2. 伍新春. (2014). 角色扮演是联结故事角色与儿童的桥梁. 学前教育, (6), 12.

13. 伍新春. (2013). 深入研究教材文本, 正确认识语言运用. 小学语文, (1-2), 13-17.

14. 伍新春, 郑明璐. (2012). 学生心理需求与阅读. 中国教师, (7), 10-15(摘录于《教育科学文摘》, 2012年第6期, 99-100).

15. 伍新春, 李长丽, 青紫馨. (2012). 促进校外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 中国德育, (2), 11-14.

16. 伍新春, 安媛媛. (2011). 指引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守护学生心灵的“特种兵”——论特级心理教师的角色、素养和能力. 中国教师, (12下), 12-13.

17. 伍新春, 孙莉莉. (2009). 从争论到综合——当前早期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 第1期, 47-49.

18. 伍新春. (2009). 课外阅读更需要阅读指导.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2009年7月2日第5版.

19. 伍新春, 谢娟. (2007). 解读科学教育中“探究”的误区.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 2007年6月21日第6版.

20. 伍新春, 余蓉蓉, 贾荣芳. ( 2006). 教师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 福建教育, (9), 14-17.

21. 伍新春. (2006). 分析需求, 了解规律, 创造条件——教育心理学在科技场馆中的应用. 大众科技报, 2006年12月10日.

22. 伍新春, 姚梅林, 刘儒德. (2004). 教育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 中国大学教学, (5), 40-42.

23. 伍新春. (2004). 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学前教育, (3), 10-11.

24. 伍新春, 李虹. (2004). 分享阅读——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 上海托幼, (2), 14-17.

25. 伍新春, 曾玲娟. (2003). 透视教师职业倦怠. 中国教师, (4), 21-22. 


三、任教课程

(一)博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理论进展,教育心理学研究前沿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进展

教育博士: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学习心理与辅导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专业:学习理论与教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研究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行为矫正与治疗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功能性行为分析与干预,亲职教育与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

 

(三)本科生课程

心理学专业课程:行为矫正与管理/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矫正/行为矫正,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

教师教育课程:汉字中的心理奥秘,中学生心理辅导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