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预告】中国哀伤研究与干预国际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发布时间:2019-06-20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亲人离世,失去挚爱令人痛苦,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丧亲者会出现病理性哀伤反应,严重影响其心身健康。此外,我国每年有近1000万人死亡,丧亲人群数量众多,对哀伤疗愈的需求迫切且巨大! 

 

当下中国心理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的深入推进使得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服务和支持系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与欧美国家在哀伤领域百余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成果相比,我国学界对哀伤的研究与干预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科学心理学来支持和帮助我国的丧亲人群是值得广大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为促进我国哀伤研究和干预的普及与深化,中国哀伤研究与干预国际研讨会将于2019年10月12-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大会主题:“哀伤研究与干预:当下和展望”。

 

大会组委会热忱欢迎相关各界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学生前来参会!

 

主题

Theme

哀伤研究与干预:当下和展望

Grief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大会组织结构

Organizing Committee

大会主席:王建平

大会副主席:

Andreas Maercker[瑞]  

Amy Yin Man Chow(周燕雯)[港]

大会主席助理:辛挺翔

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持续更新中)

主席:

贾晓明  韩布新 

副主席:

唐丽丽  伍新春  李洁

委员:

邓炜 邸淑珍  樊富珉  甘怡群  郭巧红  贺苗  刘颂  刘素珍  刘天君  刘伟志  刘正奎  雷爱民  陆晓娅  李朝旭  李正云  柳红  孔祥利  潘金洪  秦苑  史宝欣 时堪 孙时进   唐咏  王大华  王德林  王玉梅  王治军  徐凯文  徐慰  杨智辉  张雨青  张新庆  张永超  翟晓梅 

组织委员会(按拼音排序,持续更新中)

主席:

王君  屈智勇

副主席:

张晓娜  杨智辉  刘新宪[美]

委员:

崔艳丽  陈腊梅  东振明  蔡远  蔡智勇  戴春涛  何丽  胡泊  胡邵伦  孔祥利  李荔波  李铄  李婉君  梁芃伟  林灵  刘苡青  刘运生 梅红光  刘正奎  史光远  孙婷然  唐任之慧  唐苏勤  陶金花  王东风  吴京生  夏一红  徐慊  杨萍  晏湘妃  余萌  张静  张宇迪  赵红娣  赵志国  朱彩方 朱雅雯  庄哲玮  周益群  邹欣妍

翻译团队(按拼音排序)

郭宁  李荔波  李铄  史光远  唐任之慧  唐苏勤  文军  徐鑫  余萌  周宁宁  邹欣妍

大会主旨报告(持续更新中)

Keynotes

贾晓明:清明节—哀伤中的文化

翟晓梅:安乐死的伦理学视阈

Holly G.Prigerson& Paul K. Maciejewski[美]:生命终点的启示:如何应对威胁生命的疾病(Lessons for Life’s End: How to Cope with Life-Threatening Illness)

Amy Yin Man Chow(周燕雯)[港]:华人社会的丧亲经历与干预Bereavement Experiences and Intervention of Chinese Communities

Andreas Maercker[]延长哀伤障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一种新的诊断类别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A New Categ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onnie J. Gorscak[美]: 对丧失后适应的阻碍因素的临床评估Clinical Evaluation of Impediments to Adaptation After Loss 

王建平: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国社科重大项目总结报告

主旨报告专家简介

贾晓明(Jia Xiaoming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教授,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事等职。多年来关注“哀伤与哀伤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培训与督导”“团体动力与团体心理咨询”等领域,在“丧亲者哀伤反应与诊断、心理病理学机制”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研究和临床经验。代表性学术成果:专著《网络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译著《心理治疗创造性突破》等。

翟晓梅(Zhai Xiaomei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美国海斯廷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国家卫计委公共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著有《死亡的尊严》等著作和译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Andreas Maercker[]大会副主席(Conference Vice Chair

苏黎世大学教授,担任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应激相关障碍小组主席,主要研究专长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延长哀伤障碍的心理干预以及跨文化的临床心理学。 

Holly G. Prigerson[]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主席,医学社会学教授及研究中心主任,曾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执教。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老年期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行为特点、临终关怀以及照顾者的丧痛适应。

Bonnie J. Gorscak[]:

哥伦比亚大学复杂哀伤研究中心的首席培训师,多次开展延长哀伤治疗的培训和研讨会,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上报告,在心理治疗和临床实践方面具有30多年的丰厚的经验。 

Amy Yin Man Chow(周燕雯)[]大会副主席(Conference Vice Chair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赛马会安宁颂项目总监,亚洲首位生死学教育者院士。被推选为国际死亡研究小组的主席、美国死亡教育及死亡辅导委员会及亚太慈怀暨缓和(姑息)医疗协会的委员。

Paul K. Maciejewski[]:

斯坦福大学博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协会、老龄化研究联合会等多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目前是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生物统计学系副教授。

王建平(Wang Jianping):大会主席(Conference Chair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和博士,临床心理学双博士后(中科院、哈佛医学院)。北师大“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CB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第四届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社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第一批注册督导师、创伤治疗师,美国认知治疗学院Fellow以及认证CBT治疗师。精神医学临床工作10年,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实务工作30余年。国社科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人群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首席负责人。

会中工作坊(持续更新中)

In-Conference Workshop

Andreas Maercker[瑞]:哀伤/延长哀伤障碍的咨询和治疗——从创伤和应激相关障碍中吸取的经验Grief/PGD counselling and treatment: Lessons learned from trauma-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刘天君:移空技术的操作与应用

孙婷然:艺术治疗用于哀伤丧失

刘苡青:与丧亲的来访者工作

夏一红:记得你-生命故事手法用于哀伤干预

专题论坛(持续更新中,欢迎申报及参与)

Symposia

王大华等:老年特殊群体心理关爱的社区服务研究与实践(参与人:刘颂、邓炜、杨萍等)

屈智勇等:儿童心理创伤的发现与干预

张静等:自愈与互助之光:失独哀伤与骨干支援服务(参与人:冯立柱、苗霞、舍得、时尚等)

贺苗等:临终关怀与安宁养护(参与人:唐咏、郭巧红、邸淑珍等)

张新庆等:家庭生命文化视野下的哀伤教育

史宝欣等: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参与人:王玉梅等)

王治军等:殡葬文化与悲伤抚慰(参与人:雷爱民、张永超、赵志国等)

贾晓明等:文化、习俗与哀伤(参与人:刘天君、张宇迪、东振明)

刘正奎等:失独哀伤相关

翟晓梅等:死亡的尊严

张雨青等:我国传统丧葬仪式与生死观对丧亲者心理疗愈的意义(参与人:李朝旭、朱彩方等)

刘志伟等:丧亲后应对方式与丧亲后适应(参与人:李正云、王德林等)

徐慰等:创伤与哀伤反应的个体与人际因素(参与人:唐苏勤等)

晚间讲座(部分,持续更新中)

Evening Lecture

柳红:“哀伤的转化:从笼罩于外到凝结于内”

哀伤疗愈系列新书发布会&专题讲座

Grief Healing Series Book Launch& Themed Lecture

刘新宪[美]:“近代哀伤研究与在我国本土化的探讨”专题讲座

哀伤疗愈系列新书发布会:

《哀伤理论与实务:丧子家庭心理疗愈》

《走出深渊:一位丧子母亲的哀伤疗愈之路》

大会日程表(简版)

Brief Schedule

会议报名

Registration

会议注册费用(已包含所有的会中工作坊及晚间讲座):

注:

1. 报名成功以缴费为准。

2. 9月16日未转账缴费者,请于大会报告当天通过pos机刷卡缴费。

3. 本次大会注册费不包含食宿和交通费用,食宿自理。

会议报名链接:

  https://www.wjx.top/jq/39152176.aspx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会前/会后工作坊

Pre & Post-Conference Workshops

注:

1. 会前/会后工作坊都为单独收费,请提前报名。

2.每个会前/会后工作坊的参加人数都限定为40人,满额为止(以工作坊缴费顺序为准)。

3.会前/会后工作坊若报名人数不足,组委会将做临时调整。

 

会前/会后工作坊费用

注:

1.报名成功以缴费为准。

2.上述报名价格只针对1个工作坊;可以同时报会前和会后工作坊。

3.9月16日未转账缴费者,请于工作坊当天通过pos机刷卡缴费。

会前/会后工作坊报名链接:

  https://www.wjx.cn/jq/39152546.aspx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参会对象

Who Should Attend

哀伤及创伤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学者;

高校心理学、社会工作、医学等专业的师生;

高校辅导员;

危机处理相关人员;

精神卫生医护人员;

综合医院、肿瘤专科、临终关怀医护人员;

社工、社会机构及公益组织人员;

卫健委、计生协及民政系统的干部及工作人员;

对哀伤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等

周边酒店

Accommodation

注:

1.订房时请告知参加“哀伤大会”即可享受协议价。

2.10月为会议、旅游高峰季,请确定行程后尽快预定(建议8月前)。

3.房间数量为可提供房间数,请以预定成功为准。

4.以上酒店不能满足需求时,参会代表可自行预定周边酒店。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会议报名:

谈老师:17695758295;邮箱:763316646@qq.com

缴费相关事项:

邹老师:18811523697;崔老师:010-58807038

会议投稿:

grief2019@163.com

会议招商:

谈老师:17695758295;邮箱:763316646@qq.com

欢迎商业合作,形式可多样。

合作方可出现在大会宣传海报上,欢迎联系洽谈。

更多会议相关信息请见北师大心理学部官网:

http://psych.bnu.edu.cn/tabid/19/default.aspx

Q&A

Q: 能介绍一下发布的新书吗?

A: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哀伤疗愈系列新书发布会于10月13日召开。

(1)《哀伤理论与实务:丧子家庭心理疗愈》。作者:王建平,刘新宪 [美] 。此书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代几大主流哀伤理论、干预方法及案例介绍,并且着重讨论了如何把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丧子家庭的哀伤疗愈。

(2)《走出深渊:一位丧子母亲的哀伤疗愈之路》。作者:珊蒂·帕克金帕(Sandy Peckinpah)[美],翻译:王建平,王逸,刘新宪。著名畅销书作者帕克金帕在书中以自身经历介绍了她在痛失16岁儿子后,如何一步步走出哀伤的深渊。此书介绍了很多有效的丧子父母自我哀伤疗愈的具体方法。

Q:如何确认缴费成功?

A:大会缴费及确认方式如下:

(1)银行对公转账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文慧园支行

账户名:北京师范大学

账号:340256015272

银行名称:中国银行

纳税人识别号:12100000400010056C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备注:请在附言中注明“哀伤大会+单位+个人”;报名会前会后工作坊请在附言中注明“哀伤工作坊:主题+主讲人姓名+单位+个人姓名”

【重要】会议和工作坊务必分开汇款缴费。如您汇款成功,请您妥善保管汇款截图或其他相关凭证,可将凭证截图或扫描件发送至邮箱(edpbnu@bnu.edu.cn),文件名、邮件名等标注为“哀伤大会+单位+个人”/“哀伤工作坊:主题+主讲人姓名+单位+个人姓名”,组委会将据此核对您的汇款信息。

(2)会议发票开具

 

Q:外国专家的工作坊,会不会语言上听不懂?

A:外国专家工作坊配有专业翻译

外国专家工作坊(会前、会中及会后)都配备专业的中文翻译。翻译团队包括了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的心理学专业副教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并且都专注于相应领域的研究和实务工作。翻译团队的语言及专业能力过硬。

Q:会前/会后工作坊有证书吗?

A参加会前或会后工作坊,会获得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颁发的培训证书。

Q:我想给大会投稿可以吗?

A:本次大会参会形式包括大会口头报告(专题论坛报告)、展报、只参会不报告。大会拟向各领域优秀学者征集会议报告、论文与会中工作坊,征文主题“哀伤研究与干预:当下和展望”,具体要求如下:

大会专题论坛报告、展报与会中工作坊申请:欢迎有意向者将摘要及个人简历发送至投稿邮箱(grief2019.163.com)经大会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发送确认通知。

注:会议接收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以及未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过的原创性论文摘要;摘要字数300—600字,具体格式要求请参照附件论文摘要模板(详见文末论文摘要模板)。学术委员会将对来稿进行审核,并邮件通知审核结果(按照投稿时间分批次审核及反馈),请及时查收并回复;接到确认通知后请及时按会议要求注册。

论文摘要模板

上一篇:临床与咨询心理生涯发展半月谈--北师大心理学部MAP职业发展系列活动

下一篇:AI助力心理测评与人才管理论坛第三轮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