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备考】北师大心理学部2018年应用心理(MAP)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命题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7-07-19      作者:MAP中心       浏览量:       【关闭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8年应用心理(MAP)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用户体验、心理咨询、消费心理、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心理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考查对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深入论述。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心理学部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四、考试内容

考试科目由公共科目和方向科目组成。公共科目含《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三个科目。其中,《心理学研究方法》包含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和实验设计相关学科的主干知识。每个专业方向的方向科目各有不同,设1-2门,详见下方。

专业方向

公共科目

方向科目

用户体验

《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方法》

(含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设计)

《工程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

《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品牌、市场与消费

《消费者行为学》

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心理学》

(注:命题指导意见中不涉及的知识点不在命题范围内)

五、考试题型

选择题(7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50分)、案例分析题(70分)、综合写作题(50分)。

 

第一部分  公共科目

 《普通心理学》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学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四)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二、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理论

(三)听觉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三、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选择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理解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四、注意

(一)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五、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3.遗忘理论

4.影响遗忘的因素

(六) 内隐记忆

六、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的特征

3.思维的种类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2.概念的种类

3.概念的形成

4.概念结构的理论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2.推理的理论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问题解决的策略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和作用

2.表象的特征

3.表象的种类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功能

(八)决策

七、语言

(一)言语概述

1.语言的含义

2.语言的特征

3.语言的结构

(二)语言的理解

1.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

2.词汇理解

3.句子理解

4.篇章理解

八、动机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和种类

2.动机的功能

3.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

2.需要的种类

3.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的理论

1.本能理论

2.驱力理论

3.唤醒理论

4.诱因理论

5.动机的认知理论

九、情绪

(一)情绪的一般概念

1.情绪含义和功能

2.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二)情绪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2.情绪状态和分类

(三)表情

1.表情的含义

2.表情的种类

(四)情绪与脑

(五)情绪理论

1.早期的情绪理论

2.情绪的认知理论

十、能力

(一)能力概述

1.能力的含义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3.能力、才能与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

(三)能力的结构理论

1.能力结构的传统理论

2.能力结构的新理论

(四)能力的测量

(五)能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

1.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3.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十一、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功能

2.人格的特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2.人格类型理论

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三)气质和性格

1.气质的含义

2.气质的类型

3.气质的理论

4.性格的含义

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四)认知风格

(五)人格测验

(六)人格的成因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自我

(一)自我即中心

(二)自我概念

(三)自尊

(四)文化与自我

(五)自我服务偏差

三、社会知觉与判断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二)印象与印象形成

(三)归因

(四)社会判断

四、态度及其改变

(一)态度的概念及成分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三)态度的改变及理论

五、从众

(一)从众的定义及经典研究

(二)从众的影响因素

六、说服

(一)说服的途径

(二)说服的要素

七、群体影响

(一)什么是群体

(二)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

(三)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四)去个体化

八、偏见与歧视

(一)什么是偏见与歧视

(二)偏见的根源

(三)刻板印象

九、攻击行为

(一)攻击行为的理论

(二)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如何减少攻击

十、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一)人际吸引的规则

(二)爱情

十一、助人行为

(一)助人行为的理论

(二)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心理实验设计基本概念

(一)实验法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1.前测、后测

2.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匹配组

3.双盲法

(二)心理实验设计的定义

(三)心理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四)心理实验研究的伦理

二、心理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及其测控

(一)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无关变量

(二)变量的操作定义及测量

(三)无关变量及其控制

排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三、心理实验设计类型、模式

(一)单因素与多因素实验设计

1.单因素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析因设计、单因随机区组设计、区组析因设计;

准实验设计:不等同对照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前实验设计

2.多因素实验设计

(二)组内、组间与混合实验设计

1.组内实验设计

2.组间实验设计

3.混合实验设计

四、实验研究的评价

(一)实验设计的评价标准

(二)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2.外部效度

3.构思效度

4.统计结论效度

(三)实验研究的优缺点

五、单变量描述性统计

(一)统计图表

(二)集中量数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

3.众数

(三)差异量数

1.离差与平均差

2.方差与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相对量数

1.百分位数

2.百分等级

3.标准分数

六、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相关系数的意义

(二)相关系数类型及计算方法

1.积差相关

2.等级相关

3.肯德尔等级相关

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

5.φ相关

(三)一元线性回归

(四)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差异

七、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一)参数估计

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步骤

(三)常用的几种假设检验方法

1.t分布与t检验

2.Z分布与Z检验

3.F分布与F检验

方差分析原理、方差分析步骤

4.χ2分布与χ2检验

八、心理测量的基础知识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量表的类型

(三)测验的类型

1.常模参照测验

2.标准参照测验

(四)测验使用的伦理

九、经典测量理论

(一)经典测量理论模型

(二)经典测量理论假设

(三)经典测量理论对测量误差的解释

1.测量误差的定义

2.测量误差的来源及控制

3.测量误差的估计

十、心理测量质量指标

(一)测量的信度

1.信度的定义

2.信度系数的估计

3.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二)测量的效度

1.效度的定义

2.效度的估计

3.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三)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四)心理测验的项目指标

1.难度

2.区分度

3.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

十一、心理测验编制与应用

(一)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二)测验命题双向细目表

(三)题目编制技术

(四)测验标准化

(五)常用心理测验的应用

 


第二部分  方向科目

《工程心理学》(仅适用用户体验(UX)方向)

一、概论
(一)学科性质
1. 人机器环境系统
2. 相关学科

3. 研究领域
4. 研究特点
(二)历史发展
1. 学科诞生
2. 学科拓展
3. 学科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经典的实验研究方法
1. 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
2. 实验法
3. 现场研究和模拟实验
(二)神经生理方法
1. 眼动追踪技术
2. 心理生理测量技术
3. 脑功能检测技术
(三)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
1. 描述统计
2. 推断统计
(四)数据模型方法
1. 回归分析
2.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
3. 因子分析
4. 结构方程模型
三、视觉显示界面
(一)视觉显示
1. 静态视觉显示界面的研究
2. 文字显示设计的研究
3. 图表显示设计研究
4. 符号标志设计研究
(二)动态视觉显示界面的研究
1. 表盘仪表信息显示的研究
2. 灯光信号设计的研究
3. 电子显示器信息显示设计的研究
4. 手持移动设备显示的研究
5. 大屏幕显示的研究
(三)视觉显示编码、突显和兼容性的研究
1. 视觉显示界面中的信息编码问题
2. 视觉信息显示的突显研究
3. 视觉显示和控制兼容性研究
四、听觉显示界面
(一)听觉显示
1. 听觉显示特点
2. 听觉显示器
(二)语音界面
1. 言语可懂度和自然度的研究
2. 语音界面的研究
(三)非语音界面
1. 听标和耳标的研究
2. 听觉告警
3. 听觉告警的研究
五、控制交互界面
(一)传统控制器的交互界面
1. 控制器的识别
2. 控制器的操作
(二)新型控制的交互界面
1. 语音控制
2. 眼动控制
3. 脑机接口
4. 可穿戴设备交互
(三)点击增强技术
1. 静态点击增强技术
2. 动态点击增强技术
六、人计算机交互
(一)菜单、命令和对话等界面
1. 菜单界面
2. 命令和填空界面
3. 对话和直接操作界面
(二)协同工作、虚拟和网络等界面
1. 协同工作界面
2. 虚拟界面
3. 网络界面
(三)自适应用户界面
1. 自适应交互研究
2. 问题和展望
(四)键盘等硬件的交互设计
1. 键盘的交互设计
2. 指点设备的交互设计
3. 手机使用行为与心理特征
七、环境
(一)一般环境属性及其影响
1. 光环境
2. 声环境
(二)特殊环境及其影响
1. 航天失重环境
2. 高原低氧环境
(三)情境意识
1. 情境意识的内涵
2. 测量方法
3. 研究现状
4. 环境研究
八、工作负荷
(一)生理负荷
1. 生理负荷概述
2. 影响生理负荷的因素
3. 生理负荷测量
(二)心理负荷
1. 心理负荷概述
2. 影响心理负荷的因素
3. 心理负荷测量
(三)应激
1. 应激概念
2. 应激影响
3. 应激源
4. 影响应激的因素
5. 应激的测量方法
九、产品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一)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1. 可用性及其研究
2. 用户体验及其相关理论
(二)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度量
1. 度量维度
2. 各种度量的整合
(三)评价度量体系
1. 定性的可用性度量评价体系
2. 定量的可用性度量评价体系

 



《人格心理学》(仅适用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

一、什么是人格

(一)人与环境

(二)人格的定义

(三)人格的六个流派

(四)人格与文化

(五)人格研究:理论、应用、评价和研究

二、人格研究方法

(一)假设—检验方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数据的统计分析

(四)人格评价

三、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无意识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三)应用:精神分析

(四)评价:投射测验

(五)弗洛伊德理论的优势和批评

四、弗洛伊德流派:相关研究

(一)梦的解析

(二)防御机制

(三)幽默

(四)催眠

五、精神分析流派: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与弱点

(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三)卡尔·荣格

(四)埃里克·埃里克森

(五)卡伦·霍妮

(六)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七)评价:个人叙事

(八)新弗洛伊德学说的优势与批评

六、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一)焦虑和应对策略

(二)精神分析概念和攻击

(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七、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特质学说

(二)著名的特质理论家

(三)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索

(四)情境论与特质论之争

(五)应用:工作岗位上的“大五”

(六)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七)特质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八、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一)成就动机

(二)A型性格、敌意和健康

(三)社交焦虑

(四)情绪

(五)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九、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二)气质 

(三)进化人格心理学

(四)应用:儿童气质与学校教育

(五)评价:脑电活动和大脑不对称性

(六)生物学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十、生物学流派:相关研究

(一)人格特质的遗传力

(二)外向—内向性

(三)进化人格理论与选择配偶

十一、人本主义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二)人本主义流派的基本要素

(三)卡尔·罗杰斯

(四)亚伯拉罕·马斯洛

(五)最佳体验的心理

(六)应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工作满意度

(七)评价:Q分类技术

(八)人本主义理论的优势与批评

十二、人本主义流派:相关研究

(一)自我表露

(二)孤独

(三)自尊

(四)独处

十三、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行为主义

(二)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社会认知理论

(五)应用: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法 

(六)评价:行为观察法

(七)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十四、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相关研究

(一)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

(二)攻击性的观察学习

(三)习得性无助

(四)控制点

十五、认知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

(一)个人建构论 

(二)认知人格变量

(三)自我的认知表征

(四)应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五)评价:轮流呈现网格法

(六)认知流派的优势与批评

十六、认知流派:相关研究

(一)认知与攻击

(二)性别、记忆与自我解释

(三)认知和抑郁




 《变态心理学》(仅适用临床与咨询心理方向)


一、绪论

(一)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二)对心理障碍的认识及其演变

(三)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一)生物学理论

(二)心理动力学理论

(三)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

(四)行为主义理论

(五)认知理论

(六)社会文化理论

(七)系统整合的观点

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

(二)科学研究的范式

(三)常见的研究方法

四、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障碍的评估

(二)心理障碍的诊断

五、神经症性障碍

(一)什么是神经症

(二)焦虑症

(三)恐怖症

(四)强迫症

(五)躯体形式障碍

(六)神经衰弱

六、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一)癔症

(二)应激相关障碍

(三)特定文化相关障碍

七、心境障碍

(一)心境障碍概述

(二)心境障碍的类型

(三)心境障碍的病因

(四)心境障碍的治疗

(五)自杀

八、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概述

(二)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

九、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描述

(二)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

(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四)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十、进食与睡眠障碍

(一)进食障碍

(二)睡眠障碍

十一、性心理及性功能障碍

(一)概述

(二)性别认同障碍

(三)性偏好障碍

(四)性功能障碍

(五)性取向障碍

十二、物质相关障碍

(一)物质使用和滥用

(二)麻醉药品

(三)精神药物

(四)其他依赖性物质

(五)网络成瘾

十三、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

(一)概述

(二)精神发育迟滞

(三)广泛性发育障碍

(四)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五)抽动障碍

(六)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障碍

(七)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八)学习障碍

十四、老年期心理障碍

(一)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特点

(二)痴呆、谵妄和器质性遗忘

(三)老年期常见的其他精神障碍

十五、变态心理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一)概述

(二)精神疾病的影响

(三)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伦理准则

(四)精神病人的监管与看护

(五)精神障碍与刑事司法

 

 


《消费者行为学》(仅适用品牌、广告与消费心理方向)


一、消费者行为学导论

(一)作为一门学科的消费者行为学

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3.消费者行为学的两种研究范式(Paradigm)

4.消费者行为学与消费者心理学(Consumer psychology)、广告心理学(Advertising psychology)的异同

(二)基本概念

1.消费者(Consumer)、顾客(Customer)、客户/主顾(Client)

2.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顾客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忠诚度/保留(Customer loyalty/ retention)

3.品牌(Brand)、品牌资产(Brand equity)、产品(Product)

4.广告(Advertising)、营销传播(Marketing communication)、跨屏营销(Cross-screen marketing)

5.营销(Marketing)、内部营销(Internal marketing)

6.消费者研究(Consumer research)、营销调研(Marketing research)

(三)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管理

1.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中的消费者行为问题

2.品牌/产品定位(Brand/Product Positioning)中的消费者行为问题

3.定价策略(Pricing Strategy)中的消费者行为问题

4.目标市场选择(Market Targeting)中的消费者行为问题

5.促销策略(Promotion Strategy)中的消费者行为问题

6.渠道策略(Channel Strategy)中的消费者行为问题

二、消费者行为中的心理因素

(一)消费者动机与个性

1.消费者的需要(need)与欲望/需求(want)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消费者行为和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3.如何识别和测量消费者的动机?

4.个性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

5.品牌人格化/个性(Brand personification/ personality)

6.价值观、消费文化与营销策略

7.三种细分目标消费者的方法

心理变量分析(Psychographics)

人口变量分析(Demographics)

地理人口变量分析(Geodemographics)

(二)消费者知觉

1.感知觉原理及其在消费者行为和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2.感觉适应如何影响广告效果?

3.感觉阈限与最小可觉差对营销的作用

4.享乐型消费者

5.潜意识/阈下知觉广告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6.“服务质量比产品质量难判断”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有哪些?

7.如何基于人的感知觉原理开展品牌定位?

8.什么是消费者意像(Consumer imagery)?

9.品牌形象(Brand image)为什么要及时更新?

10.参考价格(Reference price)、实际价格(Price)与感知价格(Perceived price)之间的区别

11.企业形象广告(Institutional advertising)的价值是什么?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有哪些?

(三)消费者学习与记忆

1.四种学习理论的异同:行为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察/模仿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

2.消费者学习(Consumer learning)的四个基本要素:动机、线索、反应、强化

3.如何在产品线延伸(Product line extension)、产品形式延伸(Product form extension)、品牌许可(Licensing)中应用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原理?

4.如何运用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原理指导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以及提升消费者忠诚度?

5.如何用语义差异量表测量消费者卷入(Consumer involvement)?

6.记忆信息提取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7.怀旧营销中应用了那些记忆原理?

(四)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转变

1.消费者态度形成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有哪些?

2.三要素态度模型(Tri-component attitude model)及其在消费者行为和营销实践中的作用

3.对象导向态度模型(Attitude toward object model)与行为导向态度模型(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model)的区别

4.如何运用对象导向态度模型(Attitude toward object model)与行为导向态度模型(Attitude toward behavior model)的原理来转变消费和态度或指导新产品开发?

5.广告导向态度模型(Attitude-toward-the-ad model)

6.“用对比广告(Comparative advertising)改变目标消费者对竞争品牌的态度”,其背后的的心理学原理有哪些?

7.广告诉求中的理性与情感

8.广告创意中的想象与联想

三、消费者决策

(一)三种消费者决策类型

1.扩展问题解决型(Extension problem solving)

2.有限问题解决型(Limited problem solving)

3.习惯行为反应型(Routinized response behavior)

(二)消费者决策相关的概念

1.影响购买前搜素(Pre-purchase search)的因素

2.补偿性决策规则(Noncompensatory decision rule)

3.非补偿性决策规则(Noncompensatory decision rule)

4.心理核算(Mental accounting)

5.市场信念(Market beliefs):消费者更喜欢选贵的?

6.赠礼行为(Gifting behavior)

(三)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情景因素

1.赚了还是赔了(净收益)?

2.时间因素:心理时间

3.环境因素:商店形象、货物陈列、销售员、商场音乐

(四)购后满意度

1.购后满意度的评价标准:性价比、质量、体验

2.当消费者不满意时,他们会做些什么?

3.当消费者满意时,他们会做些什么?

四、营销伦理(Marketing ethics)

(一)常见违背伦理/有争议的营销手段

1.隐性营销(Covert/ masked/ stealth marketing)

2.善因营销(Cause-related marketing)

3.滥用消费者隐私

4.神经营销(Neuro marketing)

(二)违伦理/有争议的广告方式

1.虚假广告

2.产品植入广告

3.煽动性广告

五、消费者研究方法

(一)如何设计一个消费者研究项目?

(二)消费者研究的二手资料有哪些类型?

(三)常用定性研究方法

1.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

2.焦点小组(Focus group)

3.投射技术(Projective techniques):词语联想、句子完成、故事撰写、角色扮演

(四)常用定量研究方法

1.观察法(Observational research)

2.实验法(Experimental research)

3.调查法(Survey research)

(五)常用定性/定量研究工具

1.定制问卷:开放式与封闭式

2.标准量表:动机、个性、态度、价值观、生活方式等

3.生理仪器:眼动仪、脑电仪、生化分析仪等

(六) 广告效果评估

1.广告效果的类型及其特征

2.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模型:AIDA、DAGMAR、L&S六阶段模型

3.广告心理效果测评技术:生理测量法、心理实验法、调查问卷法


 

《管理心理学》(仅适用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一、管理心理学基础知识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与行为

2.群体心理与行为

3.领导心理与行为

3.组织心理与行为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现场研究法

5.个案研究法

二、管理心理学发展历史

(一)管理心理学的起源

(二)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

2.人际关系理论

3.群体动力理论

4.需要层次理论

5.社会测量学

(三)管理心理学产生与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

三、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一)中国文化中的人性观

1.性善论

2.性恶论

3.中性论

(二)西方学者的人性观及演进

1.“工具人”假设

2.“经济人”假设

3.“社会人”假设

4.“自我实现人”假设

5.“复杂人”假设

6.“理性人”假设

7.“文化人”假设

(四)人性观在管理中的运用

四、个体行为心理基础

(一)个人背景特点

(二)社会知觉与归因

1.选择性知觉

2.刻板印象

3.第一印象

4.近因效应

5.晕轮效应

6.归因理论

(三)能力差异与管理

(四)人格差异与管理

(五)工作情境下的典型个性特点

1.控制点

2.马基雅维利主义

3.自尊

4.A型人格

5.主动性人格

五、工作动机与激励

(一)工作动机的定义、成分

(二)激励

1.激励概念

2.激励原理

(三)激励理论

1.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

2.认知主义的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三种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定理论。

3.认知评价理论

4.综合激励理论

罗宾斯模型;波特和劳勒的模型。

六、群体心理与管理

(一)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二)群体动力

1.群体规范

2.群体压力与从众

3.群体凝聚力

4.群体士气

(三)群体决策

1.群体决策方法

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法;电子会议法。

2.群体决策中的问题

小群体意识;极端性偏移。

(四)群体冲突

1.冲突的定义与分类

2.冲突观念的发展

3.群体冲突的来源

“寻衅——认可学说;“公平分配”学说;“利益最大化”学说;“资源说”。

4.冲突的过程

5.群体冲突的管理

七、团队建设与管理

(一)团队的定义、特点、类型、作用

(二)团队发展阶段

(三)团队成员的角色

1.团队成员的技能

2.团队成员角色的多样性

3.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

4.队中的领导角色

(四)团队建设的途径

1.人际关系途径

2.角色界定途径

3.价值观途径

4.任务导向途径

(五)虚拟团队

八、领导心理

(一)领导的定义

(二)领导效能

(三)领导理论

1.特质理论

2.行为理论

勒温的领导类型;俄亥俄大学研究;四分图模型;管理方格理论;PM理论。

3.权变理论

LPC测量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4.新型领导理论

魅力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

九、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的概念及原因

2.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组织理论

1.古典组织理论

2.行为组织理论

3.现代组织理论

4.后现代组织理论

(三)组织结构

1.科层制组织结构模式

简单结构;官僚结构;线性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2.扁平化组织结构类型

矩阵型组织结构;团队型组织结构;网络型组织结构;学习型组织。

(四)组织环境

1.组织环境的特性

2.组织环境的类型

十、组织变革与发展

(一)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1.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

2.组织变革的动因

3.组织变革的类型

(二)组织变革的理论模型

1.勒温组织变革心理三阶段

2.利维特的系统变革模式

3.格雷钠的组织变革模式

4.薛恩适应性变革循环模式

5.斯特克兹情境变革理论

(三)影响组织变革的阻力

(四)组织变革的实施

(五)组织创新

十一、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基本知识

1.组织文化的概念

2.组织文化的特征

3.组织文化的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

(三)组织文化相关研究

1.霍夫斯塔德的跨文化研究

2.克拉克宏的文化架构

3.Z理论

 

 

特别声明:此文件由北师大MAP中心解释说明,如要转载请全文转载并注明出处。

北师大心理学部不单独或和任何机构合作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往年考研试题,不出售参考书或办理邮购业务。任何机构借北师大心理学部名义举办考辅培训的,北师大心理学部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


 

上一篇:【本研】心理学部关于规范学生班级名称的通知

下一篇:【通知】关于选拔UX方向学生2017年秋季学期赴比利时交流学习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