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活动】心理学部“心涯职尺”暨心理研会“治学修身”系列活动——研路之我的科研之路成功举办 |
发布时间:2019-12-19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2019年12月14日晚上18:30,心理学部“心涯职尺”系列活动第九期暨“治学修身”系列活动——研路之我的科研之路,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318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两位2017级硕士、2019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蒋文和陈云祥,并由刘佳辉老师担任主持,座无虚席,同学们收获颇丰,笔记满满。 图1 讲座现场 陈云祥同学从硕士生规划、科研术与道、文献检索与阅读、投稿与撰稿四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首先,在硕士生三年规划上,陈云祥表示:硕士一年级,课业相对繁重,可以积累碎片化时间,练习写中文文章的能力,利用实验室优势进行初步数据处理,从而探索自己的研究方向,为研二开题打下基础。硕士二年级是承上启下的一年,伊始便面临论文开题的压力,建议选择与实验室结合的主题,开题完成后便开始开展毕业论文的各项工作,省时又高效。硕士三年级需要在出国、读博与工作三者之间需要做出抉择;如在本校读博,可在开题时考虑转博问题;如计划出国,建议在研二下学期着手准备语言;如选择工作,建议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实习经历是求职时的重要砝码。 其次,陈云祥同学就研究中的术与道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术是方法,道是指引方法的问题提出;横断数据的模型研究与实验的研究没有好坏之分,道是用来评价一个研究的好坏标准。紧接着,在文献阅读方面,陈云祥就自身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些tips,可以按照“最新综述与核心研究—参考文献-引证文献”的顺序进行查阅,重视引言与讨论等。最后在攥稿投稿指南中,陈云祥提到“投稿要趁早”,多积累素材,学会“讲故事”。 图2 陈云祥同学进行经验分享 在陈云祥同学的精彩分享后,蒋文同学从读研阶段常见误区、关键发展任务两大方面进行了交流。在读研阶段常见误区中,蒋文同学表示:一是要勇于尝试英文写作,做研究与写文章均需要大胆前进;在投稿期刊方面,不是将科研视为“高大上”,应当循序渐进,先从中文文章入手,再转向英文文章,寻求突破。二是切忌只顾诗和远方,而看不到眼前的苟且;切不可一味求创新,而忽视了传统理论和经典研究的滋养。三是硕士阶段更加看重的是坚持和努力(相较于智力);当科研上遭遇困难很常见,最重要的是坚持下去;要养成阅读文献的好习惯,看完文献以后总结文章主旨、亮点、不足;学会将老师课堂上的内容学以致用。四是切忌将导师的权威过度,不能过于依赖导师,要充分发挥师兄师姐的模范和指导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读研自由”,蒋文同学提到了四个关键发展任务:首先,需要尽快明确研究方向,可依托导师意见或科研项目作为push工具,辅助内省与观察,探索自己喜欢的方向;无论是擅长整合与推进理论的理论派,还是用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来推进研究的方法派,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次,英文是“科研硬实力”的保证;通过多读多写,抓紧一切机会提升英语能力。再次,最应坚持的就是坚持本身;发表文章的最大捷径就是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不是幻想在短时间突破特定的项目;在科研初期,通过国内会议、中文期刊等成绩来呵护自己在学术上的坚毅品质;在后期,采取渐进策略,从中文文章入手,逐渐过渡到一般英文期刊,直到实现高水平期刊的水平。最后,建议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比如Power analysis,Preregistration,Open Science Foundation,Mini meta-analysis等是当下心理学学科的新浪潮,大家可以通过阅读Top期刊上最新发表的文章、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在Researchgate和Mendeley关注科研大牛的项目进展报告和preprint等来保持对专业的敏锐度。 图3 蒋文同学进行经验分享 讲座接近尾声时,在场同学就自己在日常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疑惑,诸如投稿期刊的选择、平衡实验室科研领域与个人兴趣课题、课题研究意义体现方法等问题,蒋文和陈云祥纷纷做出了详尽的解答,在场同学们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建议。至此,本次“研路之我的科研之路”活动圆满结束。后续心理学部研究生会将在学业发展、职场技能、情感交流等方面持续为同学们推出活动,感谢同学们对研会活动的支持。 供图、供稿 | 心理学部研究生会李虹颖 审核 | 刘佳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