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活动】战“疫”有我|心理学部青年学子的抗疫故事(八) |
发布时间:2020-03-06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在抗击疫情的进程中,心理学部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或利用专业知识为居民进行心理援助,或宣传防疫知识、协助防疫工作,展现了我们心理学部青年学子的优秀品质。 让我们来领略他们的战“疫”风采吧! 2019级本科生 柳笛 工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春源社区建业森林半岛小区 工作频率:每周一次;工作时长为早上9:00-12:00 志愿者工作简单介绍: 我的工作其实挺简单的,因为小区发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出入证,所以志愿者需要在门口的服务站点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登记和放行筛查。焦作市的疫情近期已经得到控制,但是管理仍然十分严格。因为出门审查的标准较为严格,包括出入时间有限制、不能连续两天持非工作通行证出门等,所以业主们偶尔会产生焦躁心理,我也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对大家进行“安抚”,俗称维持秩序。到岗后,还需要协助安保人员进行外来人员的登记,回答业主咨询的问题等。 成为志愿者的契机在于看到一张红彤彤的招募宣传单,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一直在家中过着孤岛般的隔离生活,隔着屏幕看到前线的种种情形,听着身边不断发生的新闻,总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做些什么。在疫情前期,我深受某种类似于“无能为力”的无奈感的困扰,可是当成为志愿者,站在寒潮尚未褪尽的风中时,这种感觉就消失不见了。所以,简单的来说,我是依从心中那个“你可以做点什么,那为什么不去试试”的声音报了名。 工作感受: 最大的感受是,志愿者真是砖头一样的存在,当你加入那个集体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和平时在社团、学生会里接受任务完全不一样,没有明确的任务,但到处都是隐藏任务的入口。我戏称我的工作为“看门”,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小区里各种各样的人,有相互搀扶到门口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的八十岁老夫妻,有在门口匆匆取走试卷就走的学生……这告诉我,尽管病毒的阴影还没有褪去,但人们的生活却不是在全黑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疫情期间生活方式并尽可能地适应着。这对于我这个“砖员”来说是意想不到的,带来一种希望和温暖的难以言说的感受。当然,我也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工作动力。因为是自己选择了做志愿者,而不是谁追在身后强加的任务,所以在工作期间没什么外在压力,只是想尽己所能做到最好。最后就是和我一起工作的那批人给我带来的感动:和我一起值班的是一位40多岁的大叔,他一直为小区站岗直到自己单位复工的前一天。还有刚刚退休的老干部,毕业不久的小姐姐,这样的一群人为了守护小区的秩序来到那个充满爱意的门口。这次的志愿工作,不只是让我感受到了“给予”的乐,更是让我接收到来自别人身上的光芒。这让我相信,疫情总会过去。我可以充满希望的等待乌云散去的那一天。 图 准备查岗阶段 2019级本科生 曾玲 工作地点: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贡举村委会 工作频率:自2月17日,工作日隔天工作,24日后周末工作一天,上午九点半至十一点半 志愿者工作简单介绍 我的家乡海南,近年是假期旅游的热门地,疫情爆发前后外来人口众多。万宁目前已确诊13例,治愈12例。我的老家位置偏远,也较封闭,老年人居多,他们较少关注新闻也未足够重视疫情。当村委会向我提出大学生志愿邀请时,我立即同意并开始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志愿活动期间,我主要参与帮助村民注册健康码,在卡点路口测量体温、帮助出入扫码、登记外来人员等工作。 工作感受 在参与志愿者工作期间,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执行力和号召力,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开展到各方面,开展到基层,大部分人民也积极配合防疫工作者的工作,主动募资购买农民滞销农产品捐献给学校等,这些都坚定了人们抗击疫情的决心,也为疫情得到控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防疫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倍感荣幸与自豪。我也相信,在这场全民积极参与的战役中,我们必将胜利! 图 卡口执勤 图 卡点路口测量体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