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活动】心理学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系列讲座第二期——“谁是社交网络中的抑郁患者”成功举办 |
发布时间:2019-06-14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6月10日下午两点,心理学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420举办了“谁是社交网络中的抑郁患者”专题讲座。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当前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抑郁症,遍布各个各年龄组,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对抑郁症的及时感知,是解决这一精神健康问题的关键之一。来自心理学部、数学科学学院、社会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经管学院、物理学系、化学学院、教育学部、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院系的四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1 心理学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系列讲座第二期现场 在正式讲座开始前,实验中心李琦老师为到场听众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心理研究中心的曹檑博士。曹檑目前研究方向聚焦于基于社交网络的用户极端心理状态检测,其所在团队于2013年在国际范围内首次提出在社交网络环境中感知用户心理压力,在相关领域展开了多维度的开拓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首先,曹檑博士介绍了基于大规模高性能网络爬虫技术的社交网络抑郁症患者群体发现技术,对网络爬虫原理、常用API及编程工具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具体微博网页进行解析,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爬虫进行社交网络微博收集,并讲解了高并发爬虫、站点选择等技术细节。
图2 心理学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系列讲座第二期讲座活动系列照片 接下来,讲座介绍了近年来基于社交网络数据的抑郁症检测研究工作。通过对多种用户特征、情感特征、主题特征、图像特征进行抽取分析,分别应用传统机器学习框架以及tensorFlow等工具实现深度学习框架。此外,曹檑博士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清洗、中文分词、词向量构建原理等实验细节进行了重点讲解。 正式讲座结束后,到场同学积极参与了课题讨论,针对爬虫性能、特征选取等方面进行了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心理学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旨在为师生提供大数据软硬件资源服务。根据观众调查,实验室将策划基于python编程的网络爬虫实践培训,敬请期待! 注:本期讲座视频及课件可稍后于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获取。第一期讲座课件已上传,可注册账号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