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交流|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2023第15届亚洲社会心理学双年会】丁越参加国际会议总结
发布时间:2024-03-10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The 15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第十五届亚洲社会心理学双年会)在香港教育大学举办,我于7月9日至7月16日赴香港参加夏令营及国际会议。其中7月10日至7月12日参加了夏令营,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心理学学生和老师进行学术交流;7月13日至7月15日参加了国际会议,聆听了大会的主旨报告和诸多专题报告,同时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总之,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会议,我也从中收获良多。我将分别总结夏令营和国际会议的行程、内容和收获。

一、夏令营(7月10日~7月12日)

夏令营正式开始前,我们在线上选择了夏令营期间的导师,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并提前学习了导师提供的文献。7月10日上午是夏令营介绍,并与导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会面;下午是两位导师Ronnel和Liman的讲座,以及小组活动。7月11日上午是见面会和小组活动,下午是导师Yoshi和Emi的讲座,以及小组活动。7月12日上午是导师Melody和Yu的讲座,以及小组活动,下午是汇报展示。

夏令营的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介绍和见面会。夏令营的导师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等等,在夏令营中有机会与这样一群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见面会的形式令我印象深刻——速配。大家随机面对面坐成一排,有三分钟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三分钟后顺位和下一位同学进行交流,依次递进。我觉得这个环节比较考验的是如何快速简短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并且在听到对方的研究后如何找到切入点进行进一步的交谈。整个环节我大概和十余位同学进行了交流,有趣但是也很累,因为英文并不是母语,沟通的时候很消耗认知资源。第二,导师讲座。夏令营期间我们一共听了6位导师的分享,其中,Ronnel讲述了自己曾经参加夏令营的经历,Liman谈论了关于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科研,Yoshi分享了求职相关的经验,Emi介绍了亚洲社会心理学会,Melody分享了求职相关的建议,Yu讲述了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Liman的分享,她认为在博士阶段需要围绕主线组织研究,尽可能多的掌握核心技能,学会建立合作和社交网络,并且努力平衡繁忙的学业和生活。第三,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研究设计并在最后一天进行汇报。我在夏令营期间的导师是Ronnel,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教育心理学。他提供两个可以选择的主题,一是成长型思维,二是幸福感,我加入了幸福感小组。我们小组共有4位成员,我,来自同一实验室的师姐林靓,在日本读博的美国留学生Nico,和在意大利读博的印度留学生Grace,形成了一个文化多元的小组。我们最终确定的研究选题是激情和幸福感,主要探讨不同文化下激情对幸福感的影响。激情是一种想要参与自己认为喜爱的、重要的活动的强烈倾向,人们普遍认为激情是使生活更加有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拥有激情能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吗?激情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因不同的文化而不同?根据激情二元模型,可以分为强迫的激情与和谐的激情。强迫的激情是指个体对一项活动所具有的强烈的动机倾向,这种倾向使个体感到不能自我控制而不得不去参与这项活动。强迫的激情来自于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外部动机向其身份认同的控制性内化过程。这种内化来源于个体内心的或人际间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某种附加于活动上的东西,例如社会认可、自尊或绩效要求。和谐的激情也是指个体对一项活动所具有的强烈的动机倾向,但是具有和谐激情的个体具有选择权,能够控制自己自由地参与该项活动。和谐的激情来自于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外部动机向其身份认同的自主性内化过程。当个体能够自由地选择参与活动,认同并接受该活动的重要价值,而参与该活动也没有任何附加的压力时,自主性内化就发生了,进而会产生一种动机力量使个体自愿的而不是被强迫的去从事该项活动,并体验到从事该项活动的决断感和个人认同感。因此,我们推测强迫的激情与幸福感存在负相关,而和谐的激情则与幸福感是正相关。并且我们假设在国家层面上,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会调节激情与幸福感的关系;而在个人层面上,自我构念同样会调节二者的关系。其实整个时间安排是比较紧张的,我们大概只有两天的时间需要确定选题、设计研究,并且制作PPT进行展示。但是大家都非常积极且高效,最终也很高好地呈现了我们的工作,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经历。能够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的研究者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十分难得的机会。

二、国际会议(7月13日~7月15日)

7月13日,会议正式开始,上午是注册和开幕式,由Markus进行了主旨报告,主题是新冠疫情时期的文化缺省。下午听了经济不平等、中国社会变迁和人工智能三场专题报告。7月14日,上午由陈战胜进行了主旨报告,主题是排斥的社会结果。下午听了经济、政治和环境心理学相关主题的专题报告。7月15日,我主要进行了我的报告,主题是何时传递?日常生活中接受者的亲社会行为。这项研究采用日记法从接受者的视角探讨了人们为何以及何时传递亲社会行为。研究问题一旨在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实施亲社会行为的频率和对象;研究问题二旨在探讨接受者传递亲社会行为的内部机制和边界条件,检验了感知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以及经济不平等和相对剥夺感的调节作用;研究问题三旨在探讨接受和传递亲社会行为的双向关系。在会议上报告已经轻车熟路,但困难之处在于国际会议需要全英文报告。准备完PPT后我逐页写了讲稿,并且进行了多次排练和预演。不过轻松之处在于,会议的氛围非常好,大家有很友善,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很平等,所以只需要清楚流畅的讲出自己的研究就好。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了许多国际前沿的、出色的研究。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和研究者的交流,我了解到了他们的研究重点和方法,以及他们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创新成果。这一切帮助我拓宽了视野,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通过听取这些研究的报告和演讲,我也提高了对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践的理解。第二,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会议上,我有幸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与同行的交流过程中接受了他们宝贵的意见和反馈。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硕士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机会,它不仅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学术认可,还增强了我的学术自信心。通过和其他专家的交流,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启示。第三,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齐聚一堂,分享各自的研究和经验。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深刻意识到社会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和普适性的学科领域。这次会议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不同文化间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差异,也让我认识到文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过程的重要影响。这一点对于我的未来研究和实践非常有启发。第四,锻炼了英语的听说能力。作为一名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有提高我的英语能力的愿望。这次会议给我提供了一个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和演讲的机会,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他们独特的研究经验,还提高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借助这次夏令营和国际会议的机会,我在香港待了一周的时间,前半程更是住在香港教育大学学生公寓中,这让我能更加深入的认识香港这座城市,感受它的风土人情。在学习之余,我们也会三三两两结伴行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体验当地独特的美食,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与收获。

以上仅是对于本次国际会议的简要总结,更多的其实留存于我的脑海之中。总之,这次会议之旅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体验和宝贵的经验,对我未来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希望能不断完善现有的研究,继续开展新的研究,争取之后能够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



丁越

2023.9



上一篇:【2023第15届亚洲社会心理学双年会】林靓参加国际会议总结

下一篇:【2023第15届亚洲社会心理学双年会】杨舒婷参加国际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