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交流|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
【2023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双年会】游越参加国际会议总结 |
发布时间:2024-03-10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2023年6月19日中午,我们登上了长达八个半小时车程的高铁,困倦疲乏,但满载而归。看着逐渐远去的风景,回想起这几天新鲜而奇妙的经历,宛如从梦中醒来,美好尚留,记忆已经存档。 大约一个星期前的早晨,我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迎着北京炙热的阳光,从大兴国际机场启程,带着忐忑与未知,飞向了祖国的南边——香港。路上飞机时不时地颠簸让我悬着的心似乎更加紧张起来,就在不久后的几天,我将第一次面向国际友人用英文汇报我的文章。香港的天气潮湿闷热,对于一个纯正的北方人来讲实在有些难以适应,似乎每个毛孔都在努力地张开大口呼吸,汗水如雨唰唰地流下。一个多小时的大巴终于带着我们抵达了入榻的酒店。四人间果然如想象中逼仄,但团体的氛围感又削弱了心中的一些不安与陌生。第一次来香港,除了气候的巨大差异,人文风情也是百般不同。每当需要沟通交流的时候,自己内心总是忐忑的,英语一般,粤语甚至很难听懂。这里有很多山,路总是此起披伏,没有熟悉的共享单车,面对可能坐不明白的公交车,我们选择步行参加14号晚上的欢迎招待会。 香港浸会大学有三个校区,而由于我们只有目的地建筑楼的英文缩写,经过一番询问才最终找到注册地点。我清晰记得注册地楼下漂浮着的会议热气球以及展牌,南方的学校果然和我刻板印象一致,地方大,建筑物雄伟几分,从北师大来到这里,截然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注册地点在楼上三层的一个半开阔平台上,我们到的时候人已经熙熙攘攘,甚至连注册附赠的纪念品库存都已告罄。天气闷热,人来人往,精心穿着的旗袍很快被汗水打湿。距离IACMR上一次线下年会已经过去5年,而这也是我研究生生涯或者说整个学生生涯第一次参加线下学术会议。可能在场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大家满怀激动与期待,同时又热情高涨,整个场地热闹非凡,人声来往不绝。欢迎招待会没有像开幕式那么正式,各位学者依次粉墨登场,轻松活泼的介绍很快又让场子热了一个度,而这第一次碰面也打破了我对研究学者的固有成见,这种亲切而自由的氛围让我严肃的内心也一下子放松下来。 第二天早上是开幕式,今年的年会主题是“动荡中的全球化:中国与世界”。通过本届大会主席沈伟教授和当地筹备委员会主席黄旭教授的介绍,我逐渐了解到研究生生涯之前的大会历史和发展。在这之后,陈晓萍教授、赵志裕教授与张燕教授分别就全球化和中国角色的主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这种面对面的大型讲座宛如在听一场学术界的奇妙音乐会。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陈晓萍教授的演讲,陈晓萍教授来自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她主要关注社会困境中的合作与竞争、团队合作与领导力、企业家精神、中国关系以及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等研究主题。陈晓萍教授以“Did You Hear My Eye Roll? 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Communication Style, Leadership Potential, and Employee Outcomes”为题,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团队,进而分享了有关沟通风格、领导潜力和员工成果的跨文化研究。研究表明虽然众所周知超过65%的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线索而不是语言本身传达,但一个人的沟通风格——沟通直接性与间接性——如何影响他人对个人领导潜力的判断,以及领导者的沟通间接性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创造力,都是重要但研究不足的研究问题。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样本的对比,她的研究揭示了在文化日益多样化的工作场所中间接沟通的复杂功能。原来在电脑屏幕前看着一成不变的文字和现场听到研究者亲口讲述的感觉是如此的不同,每一个子研究、逻辑点都似乎代入了研究者思想的生命力,直直地钻入我的脑海,冲击着我的内心。当然,我的英语水平有限,只有一直全神贯注听讲才能跟得上。 上午的环节过去后,马上就要到第一场多会场报告了,而我的论文展示恰好被安排在了这个最早的时间段。作为第一次学术首秀,我真的十分紧张,感觉呼吸都在颤抖。我们的会场一共三个人报告,我被安排在了第二位。第一位是来自香港大学的学者,她流利的口语与自然的表达让我既羡慕,又感到自愧不如、羞耻不已。一分一秒,如坐针毡,然而时间也在悄悄流逝,很快就来到了我的环节。我鼓起勇气站上了讲台。我所报告的主题是威权型领导何时被认为在辱虐管理:下属典型和理想领导力图式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借鉴领导能力分类理论,旨在探讨领导能力风格和下属的分类如何影响下属对辱虐管理的感知这一问题。领导力分类理论认为,下属通过含蓄地将领导者与领导者的认知代表性属性进行比较,从而对领导者进行分类,即领导原型。当领导者与下属的积极原型相匹配时,对他们的评价会更高,反之亦然。我们认为,独裁领导,通过激活下属的领导负面原型(即反原型),引起下属对辱虐管理的感知。然而,原型是单独持有的,并且在不同的下属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下属将现实中的领导者与他们的理想原型进行比较,然后将领导者分类为有效或无效。我们认为,拥有较高期望的下属觉得威权型领导更不宽容和消极,因此更容易感知到辱虐管理。我们的研究有助于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探索领导的行为和下属的理想和典型的领导图式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下属的辱虐管理的认知过程。经过台下数几十次的练习,我熟练地吐露出早已耳熟能详的流利口语,但是紧张的心情却让我没办法自然地和台下的观众进行很好的互动。我下台之后,同座的师姐默默鼓励我,我既感到不自信又感受到被支持。在之后的提问环节,有一名老师向我进行了单独的提问,我受宠若惊,原来自己的努力是有被看到的。主持人连汇文老师也对我们的研究表示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紧张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但经历过后又感觉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煎熬。我也非常感谢能够获得这次报告的机会,让我不仅在学术水平上有所发展进步,而且在公众演讲这一能力上也得到了极大地锻炼,毕竟我是第一次在国际友人面前使用非母语进行报告。 始终悬在内心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在这之后,我开始自由而期待的求职探索。无论是英文场还是中文场,无论是学者老师还是学生同辈的报告,我都有参与到其中。并且在其中我也进行了积极地提问与互动。这种面对面且自由选择主题的形式让我更加尽兴地去面对每一次演讲,也让我全情投入、乐在其中。我感受到了不同的视野,不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在微观层面,不论是在前沿视角还是扎实研究,我都汲取了很多新鲜的养分。而除了学术上的滋养,令我感触最深的环节就是演讲者见面会沙龙。这场沙龙是一场与大会主题报告演讲者近距离接触的环节,我参与的那场沙龙邀请了其中三位学者:陈晓萍教授、张燕教授和Chi Yue Chiu教授。我看到年轻的学生或老师一一向三位学者进行诚恳地提问,而这些问题大都不是那么学术性质,而更多关于个人的态度、选择和事务平衡方面。三位学者仿佛看着正在走向他们一样的年轻人,语重心长。其中一个话题是工作家庭平衡,有趣的是这不仅是个个人问题,也和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主题息息相关。张燕教授建议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越努力越幸运。你可以"躺平",只要自己承受结果就好。此外,张燕教授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如何在学术、教学工作和照顾孩子之间取得平衡的经历。Chi Yue Chiu教授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和工作很难区分开。你喜欢你的工作,那工作就是你生活,你工作时也是充满活力的。你不喜欢你的工作,那么工作就是负担。两个原则:分清主次,不要做浪费时间的事;学会拒绝。同时,张燕教授和Chi Yue Chiu教授都认为家人和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十分重要。张燕教授回忆了自己早期作为一名年轻学者的黄金阶段,也就女性学者如何在工作生活达到平衡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们真诚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了平等的支持,我们并没有直接对话,却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时光如梭,大会的几天珍贵而难忘,但也拉近了落下的帷幕。闭幕式宛如一场派对,我们自由地穿梭在会场,没有任何拘束,可以随意交流。在聆听了音乐盛宴之后,我们也跟随沈伟老师的主持,了解到下一届大会的事项。回想这几天来,我十分感恩学部和实验室能够给自己这样的一次珍贵机会,我将毕生难忘。
游越 202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