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交流|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芬兰LUMA寒假交流项目】看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个人交流总结(李奕璇)
发布时间:2024-04-03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在学部的支持与两位带队老师的的带领下,2024.1.28日我们顺利抵达赫尔辛基。如果北京的夜景是一种用流光溢彩诠释了难以掩藏的繁华,北欧则是用冰雪、静谧与寥寥无几的灯光倾诉来自北极的童话,但童话并不热忱,热烈与纯真落不到实处,飘散在风雪中后,露出落寞、沉静与肃穆的内核。

图 1 、2 2024.1.27 北京(夜)与2024.1.28赫尔辛基(晨)

第二天一早,全员聚集在化学楼门口,赫尔辛基的领队老师是欧娜,是一位亲切热情和蔼的女教师,进入教室后开始了欢迎会与第一次讲座,主题围绕“循证教育(EBE)”与“如何提高科学素养”展开:

第一模块“循证教育”在中国也有所实行。而在芬兰教育体系中,教育作为芬兰福利社会的基石之一,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免费的,芬兰人一向以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教育体系为荣。此外,受过高等教育的芬兰教师对工作非常投入,大多数没有态度上与方法学上的疏漏。

循证教育作为国家核心课程 ,共有5个核心目标,分别为

  1. 增强学生参与

  2. 在课堂外学习

  3. 使用ICT(信息和通信技术)

  4. 现代的评估方法

  5. 所有科目的横向能力

其中多学科学习模块(The 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 modules)并不意味着独立学科的教学正在被废除。国家核心课程载有规划和实施多学科学习模块的重要准则:

-模块应该帮助学生连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将他们的知识组织成大的实体。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此过程应该是有趣和有意义的。

-教师应共同计划和合作,同时邀请学生参与这些模块的规划和实施。

-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一个综合、多学科学习模块。

针对第二模块,主要有两大目标:首先是科学知识、技术和社会(解决方案、职业)等“硬实力”问题,此外还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乐趣,从而主动探索等“软实力”问题。

图 3 化学楼前的全员合照

而当芬兰教师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能力本身进行反思时,得出的结论是知识技能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芬兰政府在推行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中通过与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素养。

下午进行了化学实验室的参观,并亲身实践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讲述了该实验室建立的初衷,便是在学生心中建构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之间的桥梁,通过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化学世界中身份的转变,在难以真正接触科研的年轻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种子,从而浇灌一种科学精神与兴趣。

晚餐后的citywalk是与国内迥异的感受,当城市主街的灯光亮起时,湿滑的雪地,无处不在的黑色小石子在夜晚中以更朦胧更飘忽的姿态呈现,是与白天的狼狈完全不同的魅力,好像在北欧的区间中,一切朦胧且静谧的事物都有所安身之处。

图 4 傍晚的白教堂

第二天上午的讲座是有关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的内容。在听讲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熟悉的概念与心理学经典研究方法。无论是前测-学习-后测-学习的范式还是控制组的设置与额外变量的处理,都达到了一种学科上的共鸣与交互,是很愉快且新奇的体验。同时也体会到了在国内教育体系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否真正达到了行动层面,让音乐、绘画、舞蹈等形式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而不仅仅是一种政策上的偏倚与行动上暧昧而迟缓的应和。

第二天下午的体验给我带来了最为深刻的触动,通过进入参观当地英语教学课堂,我们以体验感极佳的方式领悟到了芬兰基础教育与国内义务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教学侧重以及课堂氛围上的不同。首先,我强烈感受到了师生间真正自然平等的关系与互动,这是一种流淌在课堂上的氛围,而非一种刻意塑造或表演出来的姿态,如此真诚又如此难得。同时,教师会扮演学生的角色,并挑选某一个学生登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主持课堂中的某一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是自然和谐的,没有坐在台下依旧无处安放的审判欲,也没有登上讲台后的胆怯与不安。在我们旁听的短短20分钟内,没有任何时刻为这样一种身份的互换进行某些程序上的担忧,只有愉悦、舒适与震撼,以及接下来的比较与反思。

图 5 傍晚的赫尔辛基中心商业街

第三天的安排以讲座为主,分别为芬兰的教育支持和特殊教师教育、21世纪技能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

首先芬兰的特殊教育体系与特教培训的主体与目的与国内大有不同。在芬兰,接受特殊教育与接受心理辅导一样流畅自然,而这二者在国内会给家长与学生带来的舆论压力与经济负担并没有成为芬兰教育体系中被考虑在内的障碍或不可抗力因素。此外,这里的特殊教育与国内的特殊教育含义不同,所框定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也大有不同。在芬兰,特殊教育提供给一切在正式课堂中因为种种原因遇到困难的情况,包括语言问题、物理因素与落后问题等,且这种服务是免费的,属于教师既定的职责范围内,这与国内现状大相径庭。在我们的讨论过程中得到的共识是:这并不仅仅是学校职责或教育体系内的问题,而是基于社会福利、人口问题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因素叠加而成的结果。

21世纪能力的讲座中,牛老师以国人身份为我们着重讲述了有关“软实力”的问题,包括如何沟通交流,到具体的人际关系协调与合作,带来了许多启发与深入的思考。

下午的心理学研究讲座中,老师以丰富的科研经历与严谨的科研精神向我们展现了完善协调的心理学实验流程。讲述后我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兴趣关注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按照老师所教授的流程进行了具体化与操作化,总体来讲是愉快且收获满满的体验。

图 6 研究框架示例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进行了科技馆的参观,当地教堂以及艺术馆的游览等活动,在体会教育氛围与学习教育教学法的同时,了解芬兰的历史以及其独特的人文艺术底蕴。

图 7、8 绿教堂夜景与海边餐馆的三文鱼汤

在第5天,我们乘坐小火车(充满童趣的火车风格)来到图尔库,作为芬兰曾经的首都,图尔库的城市基础建设具有甚至超过赫尔辛基的优势,道路宽敞洁净,我们也在这里体会到自到达芬兰后的第一场雪。

在图尔库的安排更多以游览参观以及亲身体验为主。第一天我们来到天文观测中心,在这里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极光录像以及“暗物质”的科普视频,再一次感受到物理世界隐藏在公式与人们的想象背后的自然奇景。

图 9 极光录像


图 10 依旧在工作的天文望远镜

图 11 在植物园中感受生命的奇迹

在图尔库的第二天,图尔库大学的教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中的生物标本博物馆,现场展示磁悬浮的原理与现象,以及最后用液氮制作冰激凌作为彩蛋来收尾,参与感较高且充满惊喜,为芬兰行中添加了浓墨重彩的无数笔。

晚上与小伙伴们进行了当地著名城堡的游览,徒步3小时,到达城堡时只剩下30分钟游览时间,但在楼梯与楼梯的奔走以及画廊、餐厅、祈祷室等等房间的探索中,强烈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形态的不同的追求以及对于生活气息的不同理解,是与众不同的视角与感受。

图 12 城堡前的合影

总结:

在短短十天的芬兰游学行中,无论是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参观、探访与知识的获取,亦或是以未来教师的身份对职业生涯中的方法论进行探索与预设,这十天内的体验与感受足以让我进行永久的回忆与咀嚼,也将成为我未来独属于自己的财富与经验。

“教育并不是对于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本身”(John Dewey),如果像杜威一样将教育类比生活,那么此次芬兰行便是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也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甚至看到了未来的另一种可能。当教育挣脱了诸如“教养焦虑”、“升学压力”和“社会经济负担”之后,其能够呈现出来的终极形态与风貌并非是不可想象的,它真正存在于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而这正是我们所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终生课题。

因此,当我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前往另一国度参观、学习与领悟教育、语言、化学、地理甚至天文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呈现方式与身份地位时,所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法本身,更是关于“我能做什么”与“我应该做什么”的思考,从而指导我走出大学校园后,以一名教师的身份重新进入课堂,创造未来的过程。

图 13 在图尔库大学的合影


上一篇:【芬兰LUMA寒假交流项目】奔赴一场浪漫的北欧之旅(李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