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教研机构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16-05-16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心理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中心”)始建于1997年的“心理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2001年通过了北京市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评估,2009年被列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并与2014年底高分通过北京市教委验收,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期间,“中心”秉承北京师范大学“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优化体系、提高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响应心理学人才培养“厚基础、强方法和前瞻性”的要求,以创新型科研人才与创业型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为导向,不断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稳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中心”注重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建构了涵盖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阶梯式、贯通式、共享式一体化实验课程体系;在加强基础的同时,紧跟国际前沿趋势,将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将课堂实验学习、课外自主研究、社会实习实践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良好衔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形式多样化、相互衔接和补充的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
  2012年以来,“中心”充分利用国家下拨经费150万元,及北京市划拨经费,学校划拨经费及中心自筹经费共计1740余万元,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和完善实验室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实验室改建面积1126平米,新增仪器设备420余台/套,建立健全了信息化管理体系。截止2015年12月,“中心”实验室现有使用面积约2225平米,固定资产总值 2899.62 余万元,拥有脑电记录仪、眼动记录仪、经颅脑刺激仪、生理多导记录仪、测谎仪等价值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50余台件,拥有各类功能实验室56间。实验室所有设施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为本科实验教学、学生自主科研创新、学生实践和毕业论文提供支撑服务。
  中心现有专职教师 50 人,其中核心管理团队成员 15 人,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力教授担任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核心管理团队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5 人,讲师1人,专职实验人员5人。
  中心为全校各院系的学生开设了13门课程,接待学生约 1100 人/年,人时数约 63500 万/年。2012 年以来,中心教师主持及参与改项目21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项;自编实验教材23本;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及奖励 23 项。在实验中心的支撑下,本科生开展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00余项、获各类奖项110余项、发表论文 100余篇,其中发表在外文期刊会议论文的为20余篇,支持学生完成毕业论文300余篇,组织800余名学生参加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自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中心在教学条件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平台建设、信息化管理与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地支撑了全校的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为高端心理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一、教学条件建设
  自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及依托单位心理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的改善。不断投入资金改造和扩建教学实验室、购置亟需高端仪器设备和软件、更新过时的仪器设备;充分改革实验室管理方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使用、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开放和共享;注重学生课外科研与实践训练平台的建立,增设本科生自主科研平台、本科生学术交流平台、国际知名大学互访交流平台,拓展本科生实习基地的规模,为本科生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了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实验室条件及环境建设:
  2012年以来,“中心”充分利用国家拨款、北京市和学校专项经费、教改项目经费、特色专业建设经费等共计1800余万元,对心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和改造,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的环境质量。购置了多套脑电记录仪、眼动记录仪、生理多导记录仪、近红外脑成像记录仪、测谎仪等高端实验心理教学设备,并配备了E-Prime、Inquisit Web、SuperLab、Observer X等心理学专业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软件,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充分满足了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实验课程需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坚持基础心理学实验室与高端心理实验室并重的原则,为夯实基础和拔高能力提供了条件保障。
   经过建设,“中心”现设有脑电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生物反馈实验室、群体研究实验室、社会认知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行为实验室、评价中心、团体咨询与游戏治疗实验室、老年心理实验室、认知发展实验室、儿童成长发展测评室、家庭婚姻研究与治疗中心、空间再定向和婴幼儿实验室、心理测量与评价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56间,共有仪器设备1300余件,固定资产总值2890余万元。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为本科实验教学、科研创新和毕业论文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研与实践平台建设
  本科生课外自主科研和实践活动是对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实验中心充分整合资源,积极为学生搭建了本科生自主科研平台、本科生学术交流平台、国际知名大学互访交流平台,并极大的拓展了本科生实习基地的规模。“中心”依托全国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及学校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为学院学生开设了本科生自主科研平台,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同时开设院级本科生基金项目,鼓励学生投入到自主科研项目当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建立本科生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本科生学术交流年会,为学生参加更高级的学术会议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国内国际知名大学互访交流平台,共接待国内来访约600人次,接待国际访问约300人次;积极拓展本科生实习基地,4年来共组织超过800人参与教育实习、暑假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践实习活动。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与管理
  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和中心主任负责制,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筹调配,实验室全面实现网上预约制度,向全院师生开放所有实验资源。中心完善了包含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教师考核制度,实验室预约和审批制度,实验室使用守则的制度体系。中心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成立安全小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并邀请保卫处负责人员指导消防建设工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安全使用制度,并在每个实验室张贴,全面实现实验室安全负责到人,实现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建设做到科学、环保、规范和高效。

  信息化管理
  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心建成了实验室监控系统,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和实验室门禁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了实验室的网上预约和审批,简化了实验室预约流程,公开透明的向学生开放所有实验资源,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完善了中心网站、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依托学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资源互通。

  文化建设
  中心高度重视实验室文化建设,注重实验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心理学院各楼层制作了宣传展板、历史仪器展柜、以及学生科研作品展报,加深学生以及校外来访人员对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一系列心理现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就成了顺利推进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相关政策与措施
  “中心”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各种教学管理规定和措施,并且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与聘用中将承担实验基础教学任务作为必要条件,吸引和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成为实验课教学的骨干力量,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队伍建设
  “中心”建设依托单位心理学院结合“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专门组织优秀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及实践教学,着力打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既有较强专业能力,又有良好职业素养;既有较高科研、产品研发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爱岗敬业、学风扎实、基础雄厚、锐意创新的实践教学团队。
  “中心”坚持水平与责任并重的教师聘用原则,选聘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热情、肯投入的专任教师组建了一支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老中青教师相结合的专-兼职实验教师团队。目前形成了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结构、数量和层次合理的爱岗敬业的高水平实验教学团队。
  此外,“中心”还聘请国内外名师承担本科生课外自主科研的指导工作,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授课,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中心还培训研究生担任心理学实验课程的助教,辅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工作。

  业务水平提升
  “中心”通过培养与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和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基本功大赛,提升教学技能;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提升工作能力;鼓励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积极申请教改项目与科研项目,提升业务水平。
  四年间,实验中心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超过200人次,其中核心成员参与超过60人次,开阔了实验中心教师的视野,加深了教师对国内外实验教学水平、发展状况和趋势的认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中心”已构成由教学委员会监督指导,由实验中心核心团队执行管理,由专兼职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教支撑一线实验教学和实验指导的专-兼职紧密结合,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结构、数量和层次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不仅能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需要,而且推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
  实验中心充分借用信息技术整合实验室资源,修改更新了实验中心网站,建成了集实验室监控系统、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和实验室门禁系统于一体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购买了SONA心理学被试管理系统,Qualtrics心理学网络问卷调查系统,全面实现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同时,“中心”依托学校BB网络教学平台和IPV6 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将中心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网络化,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培训相关材料的互通。同时,中心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看展实验学习,并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1. 实验中心网站
  实验中心网站内容包括中心概况、实验室管理、实验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与学习、设备与环境、信息化管理、新闻与通告等栏目,用于发布实验教学信息、展示教学科研成果、提供网络科研与教学资源入口和提供实验室预约服务。
  通过实验中心网站,教师、学生和其他来访者可以在校内外及时了解实验中心的概况、实验技术交流和培训信息,中心的各种实验资源、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理念、教学成效、工作动态,并随时查看实验中心的实验内容、重要仪器设备、调用实验中心的各种视频资源和课件。
2.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配合实验室的充分开放共享,中心建成了集实验室监控系统、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和实验室门禁系统于一体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与师生的校园卡兼容,集成使用者资质审核、仪器预约、刷卡使用、实验结果网络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控仪器使用状况和调整仪器的开放方式,极大的简化了师生在使用实验室过程中实验室预约、审批和使用流程,大幅度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开展创新型科研项目的积极性。
3. 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
  要求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BB网络平台、IPV6 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与学生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实验教学子系统”,对实验教学、实验室、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对于远在外地的免费师范生,也可使用IPV6 教师教育创新支持系统关注中心提供的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帮组提升自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以上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优化了中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配置,为实验课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线上与线下交流机会。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中心依托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开发建设了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包含生理心理实验平台,认知心理实验平台,心理测评实验平台,虚拟现实实验平台,高端仪器实验平台及云端实验课程平台等六大模块,涵盖了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抽象的心理过程,通过虚拟操作理解心理学实验技术的原理,充分解决了实验仪器短缺的现状。

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中心承担了全校约 1100人/年的心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任务。“中心”依托心理学院心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优势,结合北师大心理学科“世界一流、国家急需”的建设目标,将创新型科研人才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核心任务,强调基础实验技能与高端实验方法并重,在对以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估方式批判、反思、改革和拓展的基础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多层次、开放式和综合性的5大实验课程集群,涵盖了本科生毕业后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科研方法与技能训练。
1. 课程体系的优化
  中心基于心理学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设置了从基础到高端的全方位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了5大课程集群,涵盖了心理学科研必备的所有技能训练。
  (1)高端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集群:包含“ERP 技术原理与应用、眼动技术原理与应用、多导生理技术原理与应用、生物反馈技术原理与应用、近红外功能成像原理与应用、功能性磁共振”等7个专题课程,以3-5天的技术培训以及课堂讲授两个途径对本科生加以训练;
  (2)专用心理学实验设计软件课程集群:包含“E-Prime、DMDX、Inquisit、SuperLab、Matlab”等5个专题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进行半年讲授,要求学生至少能使用一项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并了解一项软件的基本使用。
  (3)心理学研究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课程集群:包括“心理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SPSS”等。针对心理学研究数据日益取向综合化、复杂化和计算机化的趋势,以讲座或培训形式讲授EEGLAB、R、Scan、SPM、等软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4)心理学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课程集群:包括“心理学文献阅读方法、心理学文献搜集方法、心理学论文写作规范、心理学综述性论文写作、心理学研究报告写作、心理学英文论文写作、心理学论文讨论的写作方法”等课程模块,并聘请James H. Liu、李文玲、宋海容等领域内优秀学者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培训。
  (5)经典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集群:包括“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心理测量法、生理心理法、计算机模拟法等”等专题模块,在学生达到操作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以上方法整合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自主科研当中,实现学科间的融合。
  在课程设置上:“中心”非常重视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基础实验课程作为主体,同时紧跟国际前沿趋势,将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采用阶梯式课程设置,在低年级开设基础类实验课程,在高年级开设多种类型的实验技术进阶课程,同时兼顾经典基础类实验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及研究类实验课程内容,供有能力和有兴趣的学生选修,每门课程中针对个体的差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分层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2. 教学手段更新改进
  实验中心教师十分注重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仅重视实验教师的传授、辅导等,还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低年级学生实验教学中,以演示实验为主,在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使用心理学实验设计系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教学效果;在高年级学生实验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研究课题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中心”尤其注重实验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改革,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验研究课题以及相关的开发工作,鼓励学生开展自主科研项目,参与科研竞赛。将课堂实验学习、课外自主研究、社会实习实践和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良好衔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形式多样化、相互衔接和补充的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
3.考核方式的改进
  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口头报告计入实验课程成考核成绩。此外,将课外自主科研、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本科生基金评优、科研竞赛活动等纳入学生考核体系,采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科学合理、全面公正地反映了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真实水平,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4. 实验教学的成果
  几年来,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普通心理学被列为国家精品课程,社会心理学被列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创造心理学被列为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学生心理辅导被列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心教师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6项。
  本科学生无论在教学技能、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都得到良好的训练,在各种竞赛中获奖比例和级别不断提升。2012年以来,本科生开展自主科研项1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50余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20余篇发表在外文期刊。实验教学中心培养的学生科研素质过硬,超过50%的学生最终被国内外研究生院录取,赢得了各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进入网站


上一篇: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一篇: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
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