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前沿
陈宝国教授课题组在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发文,揭示一般性的认知控制能力在双语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7-07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成为“双语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灵活地在语言间进行转换。研究者探究了这种“语言控制”背后的认知机制,发现了认知控制能力,特别是抑制控制能力在语言转换过程中的作用,但目前这些研究多数集中于双语产生领域。那么双语理解过程的语码转换是否需要一般性认知控制能力的参与?不同转换条件是否需要不同的认知控制能力参与?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较少,且多为在单词水平上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分歧。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陈宝国教授团队在双语旗舰期刊《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发表题为Dynamic engagement of cognitive control in intra-sentential code-switching during comprehension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博士生蒋思艺为论文第一作者硕士生马律衡为第二作者,陈宝国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揭示了一般性的认知控制能力参与汉-英句子理解语码转换的可能机制。


研究设计

       汉语(L1)-英语(L2)非平衡双语者完成一个Flanker任务和一个自定步速的句子阅读任务。其中,Flanker任务用来测量被试的一般性抑制控制能力(不一致试次的反应时减去一致试次的反应时,即冲突效应)和监控能力(一致试次和不一致试次的平均反应时),自定步速的句子阅读任务用来探测被试语言控制的表现。

在阅读任务中,句子的试次类型分为非转换句、交替句和密集语码转换句三个水平。当关键词前的句子部分与关键词的语言一致时,该试次为非转换试次;当关键词前的句子部分与关键词的语言不一致,且句中只包含一次语码转换时,该试次为交替试次;当关键词前的句子部分与关键词的语言不一致,且句中包含多次语码转换时,该试次为密集语码转换试次。

关键词的语言分为英语和汉语两个水平。实验材料示例见表1(关键词为“wolves”和“男孩”)。被试先阅读交替组块,再阅读密集语码转换组块。交替组块包含非转换句和交替句,密集语码转换组块包含非转换句和密集语码转换句。


研究结果

        以关键词上的反应时为因变量进行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交替组块中,被试的抑制控制能力预测了被动性的语言控制的指标,即L2转换试次和非转换试次反应时的差异(见图1,Flanker任务中的冲突效应较大,即被试的抑制控制能力较低时,L2转换试次相比非转换试次的反应时更长)。这反映了在语言间的冲突发生之后,被试利用一般性的抑制控制能力来解决冲突。然而,在密集语码转换组块中,被试的监控能力预测了主动性的语言控制指标,即L1和L2试次的反应时的差异(见图2,Flanker任务中一致试次和不一致试次的平均反应时越短,即被试的监控能力越高,L2试次的反应时越长)。这体现了被试利用监控能力来主动性地调整两种语言的激活水平。



1 抑制控制能力与交替组块中L1L2转换与非转换试次上反应时的关系



2 监控能力与密集语码转换组块中L1L2试次上反应时的关系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性的认知控制能力参与句子理解语码转换的过程,但交替语码转换条件下的语言控制更多涉及抑制控制成分的作用,而密集语码转换条件下的语言控制更多涉及监控成分的作用。这一研究说明,一般性的认知控制能力动态性地参与句子理解语码转换的过程。这为我们认识双语理解的控制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论文信息:

Jiang, S., Ma, L., & Chen, B. (2022). Dynamic engagement of cognitive control in intra-sentential code-switching during comprehension.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16. https://doi.org/10.1017/S1366728922000323

上一篇:韩晓春课题组在NeuroImage发文揭示多变量fMRI指标在疼痛预测中的测量学表现

下一篇:陈宝国教授课题组在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发文,揭示一般性的认知控制能力在双语控制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