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上午 | 
 
   
   | 开幕式 | 特邀报告 | 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四项研究及其进展 |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 
 
   
   | Exploring the Value of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When Combined with Skills-Based Instruction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在阅读理解技能教学中,结合工作记忆训练的作用)
 | Douglas Fuchs(美国范德堡大学特殊教育与人类发展系教授) | 
 
   
   |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的最新进展)
 | Terence Keane(美国心理协会(APA)临床心理学委员会主席) | 
 
   
   |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ists: Status of the Profes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师的职业发展现状)
 | Marvarene Olive(美国婚姻家庭治疗协会主席) | 
 
   
   | 4月25日下午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 会中工作坊 | Therapeutic Change Using the Satir Transformational Systemic Model (运用萨提亚转换系统模式带来的治疗改变)
 | John Banmen(国际著名萨提亚家庭治疗师、导师) | 
 
   
   | 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的伦理议题 | 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 
 
   
   | 表达性艺术治疗运用在华人社群的工作奥秘 | 赖念华(台湾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教授) | 
 
   
   | 专题报告 | CBT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张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副院长、教授) | 
 
   
   | 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 | 主旨论坛 | 大型学童调查的问卷设计、筛选、及分析方法 | 侯杰泰(国际应用心理协会教育心理学部主席) | 
 
   
   |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两岸的相逢与开拓 | 刘兆明(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 
 
   
   | 车宏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 
 
   
   | 职业生涯发展 | 主旨论坛 | Essentials of Career Human Agency (生涯人力能动理论精要)
 | 陈品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咨询学终身教授) | 
 
   
   | 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涯辅导 | 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 台湾生涯教育课程系统暨师资培养 | 田秀兰(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兼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主旨论坛 | 心理健康教育:从解决问题到促进发展 | 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 | 
 
   
   |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台湾经验 | 王文秀(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咨商系教授) | 
 
   
   | 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实务 | 谢刚(美国加州注册学校心理学家) | 
 
   
   | 职业心理健康 | 会中工作坊 | 职场心理健康促进之台湾经验:职业健康心理学与职业医学之对话 | 洪瑞斌(中国文化大学心理辅导学系副教授) | 
 
   
   | 杜宗礼(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生) | 
 
   
   | 合作对话私董会---构建一个知识共创、智慧众筹的场域 | 曾海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 用户体验 | 专题报告 | UX Driven Solution Innovations (用户体验驱动下的解决方案创新)
 | 刘颖(Intel首席用户体验研究员,医疗策略和解决方案部门负责人) | 
 
   
   | UX 在互联网和海外的产业现状——以猎豹移动为例 | 施子薇(猎豹移动用户体验高级总监) | 
 
   
   | 利用心理学来提升用户体验 | 黄扬名(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 
 
   
   | 4月26日上午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 主旨论坛 | 文化与心理治疗 | 赵旭东(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院长) | 
 
   
   | Psychology - the profession linked to the discpline (心理学——专业性学科)
 | Susan Zlotlow(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咨询与认证项目前办公室主任) | 
 
   
   | 认知行为治疗的科学与艺术 | 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 
 
   
   | 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 | 会中工作坊 | 大型教育质量系统监测和学校回馈:香港的异化经验与争论 | 侯杰泰(国际应用心理协会教育心理学部主席) | 
 
   
   | 多元取向的创造及想象力测量 | 陈学志(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系主任) | 
 
   
   | 专题报告 | 我国新常态下的健康型组织建设 | 时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 
 
   
   | OHR专题论坛 | 评鉴技术在企业人才选拔中的应用 | 朱彦昌(DDI中国华北区总经理) | 
 
   
   | 破解组织人心:工作价值观评价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 | 潘垚天(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北京市委组织部领导人才考试评价中心评审专家) | 
 
   
   | 公推遴选:人才评价应用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新趋势 | 张国锋(中智人才评鉴与发展中心(北京)总经理) | 
 
   
   | 人才选用中如何识别有潜在行为风险的候选人 | 杨立谦(i-select善择创业合伙人) | 
 
   
   | 专题论坛 | 胜任特征建模方法探索 | 时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李超平(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继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研究生导师)
 | 
 
   
   | 职业生涯发展 | 会中工作坊 | Career Human Agency in Counselling Interventions (咨询干预中的生涯人力能动要素)
 | 陈品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教授) | 
 
   
   | 评量工具在生涯咨商工作中的应用 | 田秀兰(台湾师范大学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 | 
 
   
   | 社会实践的青年生涯建构及大学生涯课程的导入 | 林美珠(东华大学咨商与临床心理学系教授) |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会中工作坊 | Working WISER:让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效能极大化 | 王丽斐(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 | 
 
   
   | 中小学校园心理工作的多元模式与表达媒材运用 | 许育光(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教授兼研究所主任) | 
 
   
   | 职业心理健康 | 主旨论坛 | 时代发展与中国EAP理想模式 | 张西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 
 
   
   | 人力资本、健康战略与EAP服务创新 | 赵然(中央财经大学心理系教授、系主任) | 
 
   
   | 幸福EAP项目在大型国企中的实施模式和经验——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车集团幸福EAP项目中的实战分享 | 朱晓平(清华大学心理系幸福力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 | 
 
   
   | 用户体验 | 主旨论坛 | 互动的意涵:从人因工程、用户体验到消费者行为 | 汪曼颖(台湾东吴大学心理系教授) | 
 
   
   | 叶怡玉(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 
 
   
   | 触觉认知与交互 | 徐迎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系主任) | 
 
   
   | 基于眼动跟踪的用户体验与人机交互技术 | 程时伟(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 
 
   
   | 4月26日下午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 会中工作坊 | Pocess of setting educational standards (专业标准建立过程)
 | Susan Zlotlow(美国心理学协会(APA)咨询与认证项目前办公室主任) | 
 
   
   | 中国文化与心理咨询 | 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 “家人是彼此困境的启动者”同时也是“彼此症状的疗愈者” | 黄宗坚(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系主任、教授) | 
 
   
   | 本土化的心理咨询模式-一次单元咨商模式(SSCM) | 王智弘(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辅与咨商学系教授)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评估与干预核心技术工作坊——基于DSM-5和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 | 张道龙(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退伍军人医学中心行为健康部主管精神科医师) | 
 
   
   | 专题论坛 | 后现代心理学应用 | 史占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促进中心主任,教授) 赵然(中央财经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
 祝卓宏(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教授)
 骆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焰(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教授)
 曾海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
 | 
 
   
   | 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 | 专题报告 | 心理测验数据分析方法前沿 | 温忠麟(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授) 袁克海(美国圣母大学教授)
 范息涛(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邱皓政(台湾师范大学教务长,教授)等
 | 
 
   
   | OHR专题论坛 | 人才盘点:某上市公司关键岗经理人培养中的最佳实践 | 王琰(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 
 
   
   | 控股公司大区总经理领导力发展项目设计与交付中的最佳实践 | 丁远奎(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监) | 
 
   
   | 500强集团公司领导力发展项目中的应用心理学实践 | 朱海量(领导力发展专家,前华润集团领导力中心高级经理) | 
 
   
   | 500强高管教练的成功要素 | 胡家闳(光辉国际合益KFHay集团首席顾问) | 
 
   
   | 职业生涯发展 | 会中工作坊 | 德性存在生涯咨商模式:在生涯转衔上的实务运作 | 刘淑慧(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兼华人生涯研究中心主任) |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会中工作坊 | 游戏治疗工作坊 | 王文秀(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咨商学系教授,前副校长) | 
 
   
   | 美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的评估、诊断与干预 | 谢刚(美国加州注册学校心理学家) | 
 
   
   | 职业心理健康 | 会中工作坊 | PCA(心理资本增值) 模式"在企业的应用与成效 | 李名国(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专家经理) | 
 
   
   | EAP中如何进行高阶管理人员的心理工作 | 王浩威(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 | 
 
   
   | 4月27日上午 |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 会中工作坊 | 正念减压及其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 | 童慧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加州健康研究院心理学院院长) | 
 
   
   | 学习发出自己的声音——青春期分离个体化 | 贾晓明(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兼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 | 
 
   
   | 儒家文化下的人我关系协调咨商模式 | 陈秉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 | 
 
   
   | 专题报告 | 突破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从个体到行业发展之路 | 徐凯文(北京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 
 
   
   | 箱庭疗法的治疗机制与心理临床应用 | 张日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 
 
   
   | 抑郁症的接纳承诺疗法 | 祝卓宏(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教授) | 
 
   
   | 华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中国大陆地区15年人才培养经验总结 | 张道龙(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医师) | 
 
   
   | 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测评 | 会中工作坊 | HR在企业咨商中的角色 | 郑瀛川(台湾铭传大学咨商与工商心理学系教授) | 
 
   
   | 站到有光的地方!如何协助社会新鲜人跨出职场的第一步 | 王荣春(台湾104人力银行社会企业处协理) | 
 
   
   | 林俊宏(台湾摆渡系统设计营运长) | 
 
   
   | OHR专题论坛 | 职业管理:实现组织与员工双赢 | 韩建红(Manpower旗下睿仕管理公司资深顾问) | 
 
   
   | 组织变革的科学与艺术:集团公司三级管控模式变革的探索 | 陈凡(组织变革专家,某房地产就谈人力资源副总裁) | 
 
   
   | 组织测量:组织能力塑造的CT与指南针 | 史伟(京东金融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发展资深专家) | 
 
   
   | 企业内部测评中心2.0:通过人与组织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 许晓勇(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 | 
 
   
   | 专题论坛 | 江西师范大学专场 | 
 
   
   | 职业生涯发展 | 专题报告 | 中小学生生涯辅导的定位 | 沈之菲(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 
 
   
   | 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地域和单位类型选择的影响 | 金蕾莅(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助理) | 
 
   
   | 生涯辅导服务提供商专场 | 北森生涯学院 远播教育研究院
 新精英生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仁能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 会中工作坊 | 学生问题行为的科学认识与有效管理 | 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 
 
   
   | 4月27日下午 | 
 
   
   | 闭幕式 | 特邀报告 | Supported Self-Explanation During Fraction Intervention: Does Working Memory Moderate th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 (分数教学中的支持性自我解释:工作记忆是否对干预效果有中介作用?)
 | Lynn Fuchs(美国范德堡大学特殊教育与人类发展系教授) | 
 
   
   | Health behavior change: Theory and digital interventions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和数据性干预)
 | Ralf Schwarzer(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名誉教授) | 
 
   
   | 改变社会区隔的群体互动——“夏日学校”的地景路径 | James Liu(新西兰梅西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 
 
   
   | 夏林清(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社会科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