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活动】战“疫”有我 | 心理学部青年学子的抗疫故事(五)
发布时间:2020-02-24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为了在疫情期间给广大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贡献心理学部专业团队的力量,学部联合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并从1月27日早上6点开始面向全国展开心理援助服务工作,此外,设置了科普宣传团队,以文章、音频等形式,让更多人学到自助方法,引导公众保持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疫情,帮助社会恢复稳定。

心理援助服务工作自筹备以来便得到了广大学部内外青年学子的鼎力支持,他们纷纷响应学部号召积极加入到这项工作中去。目前团队成员近300人,其中有110余名学部在读学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心理学部青年学子在团队中积极开展心理支持热线服务、网络心理辅导、科普宣传等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抗击疫情,彰显北师心理人的使命与担当!

让我们来听科普宣传志愿者的声音!


殷锦绣(2018级学术硕士)

1、可以具体讲一讲你的志愿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吗?

我一共做了三方面的志愿工作。其中一个方面是跟着学部防疫心理援助的科普宣传团队,做了以下几件事:

①参与所有稿件的审核发布。科普团队整体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团队分了四个小组,分别面向医护及家属、病人及家属、其他大众还有一个培训稿件的整理组,各设小组长,小组长会跟组员们协调选题,计划大纲,然后交给老师们和我审核;确定大纲后就进行正文写作;初稿完成后就是审核-修改的循环了,直至我们觉得文章改到足够科学又可读;然后文章就会交给京师心理大学堂的美编排版发布(因为最初时间紧迫需要边排版边修改,所以我自己做美编的时候较多),并在大学堂入驻的其他平台发布。

②协助做热线的多平台推广工作。在热线刚推出时,我协助了热线在知乎、头条等平台的宣传推广;我也负责组织大家一起制作在喜马拉雅、央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B站等平台上发布的音频、视频。

③团队参与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新冠肺炎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的写作,也自己制作了防疫手册(暂未出版),我参与了两本手册的写作。

第二方面是我跟导师、课题组一起做了一些科普工作,比如我们组在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发表了《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后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自助方法》,还被学习强国APP转发。

第三方面是自己也做了一些科普,比如在抖音制作的视频收获了70多万播放,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认证为抗疫优质科普作品。

2、在做科普宣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除了日常在大学堂工作时就感受过的作者们的高效靠谱、读者的感谢受用,这次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队友,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跟老师们一起做这样的工作,从初一就看着老师们联系移动开热线、招募咨询师等等,老师们真的太棒了,也太辛苦了!老师们对我们也很好,总是提醒我们要做好self-care(自我关爱)。之前团队老师总是催我们要好好休息,但又在自己的休息日忍不住上线工作……

3、在科普宣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

因为之前大学堂的风格是偏重写“为什么”,但防疫心理援助主要需要解决“怎么办”,这对我自己和大学堂原来的团队是一个挑战。不过这次有很多厉害的咨询方向的作者们参与,老师们也给了很宝贵的建议!

4.在加入疫情的志愿工作前后,你的心态或者思想上或者生活上有哪些变化吗?

生活上最直观,就是更忙了,本来想三天改完的论文直到一周后才有时间打开/笑。我妈说,这是我上大学以来头一回在家待这么长时间,但即便待在家也一直在工作。

心态和思想上,变化倒谈不上,因为一直在做科普工作,一直都抱有心理人的谨慎和责任感,这次则直接见证了更多心理学同仁科学助人的精神。

5.在共同抗击疫情的形势下,有没有什么建议想要分享给广大同学?

原则:self-care是首要的。然后可以多看看、多分享京师心理大学堂发的文章(*^^*)


璩泽(2019级临床与咨询心理专业硕士)

1、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呢?是如何开展的?

我所在的科普组分为面向医护人员、患者和普通民众和培训稿件的整理组。我主动选择了普通民众这个方向。一开始我主要负责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推文或者数据等等,给文章的写手们提供材料。后来热线组的一些同学给我们反馈了普通民众来电的主要的心理诉求,我就主动认领了两个主题,写了两篇文章。此外我还参与了科普团队团队和出版社合作的心理抗疫手册的编写,负责了其中3个部分的内容,包括疫情造成的心理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我在构思的时候主要是从科普读物的角度出发,想让内容包含科学性和普适性,在写的时候会结合一些实际的例子,用心理学的专业内容去解释疫情里人们的一些心理状况,提出一些可以自助的方法。

2、在做科普宣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印象深刻的,可能是在我的第一篇文章“如何劝说身边的人重视疫情”上线之后,得到的大家的认可吧。这篇文章也被分享在除了公众号以外的很多官方的平台上,也有一些心理学相关的公众号转载了这篇文章。后来有朋友把转载之后的截图发给我,我也看到一些平台底下的评论,大家都觉得那篇文章在那个时刻是很有帮助的。我就觉得挺受鼓舞的,起码我是在疫情发生期间为大家做了一些事情。

3、作为在科普宣传前线工作的心理学人,你觉得心理学能给疫情期间的民众带来什么帮助?

相较于前几次重大事件,在这次疫情里面,大家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正是这样,心理学和我们这些心理工作者才能发挥作用。心理学其实在帮助我们理解和救助那些感觉不适或者受到心理压力威胁的人时,有很大的作用;每一个人也可以用心理学自助,了解到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很多负性情绪、消极行为,甚至一些生理上的不适感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被解释的,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就不会因为心理问题而二次受创了。往小了说,心理学有助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往大了说,其实对于抗击疫情,心理学也发挥了也不小的作用。

4、在共同抗击疫情的形势下,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技巧想要分享给广大同学?

我觉得,首先第一点是要有防疫意识,疫情还没有结束,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第二点就是多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不要一直看负面的信息和新闻,适当的给自己放个假;第三点是慢慢地调整自己,让自己重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的状态里去,当我们的生活慢慢回到原来的轨迹上的时候,其实很多情绪、思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最后希望这次疫情赶快过去吧,大家可以去见想见的人,吃想吃的东西。我自己也很馋火锅和奶茶了。


顾婉冰(2019级临床与咨询心理专业硕士)

1、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了这次科普宣传工作?

因为我本身在公卫领域工作,所以从比较早就开始关注这次疫情的发展了。包括我身边有不少医疗领域的家人和朋友,也有在武汉当地的朋友,在同他们的聊天中,感受到了很多的不确定、焦虑、害怕等等的情绪。在陪伴他们的同时,我也想到,一定还会有很多其他人,会有类似的情况。后来学部迅速成立了一个防疫心理援助团队,我很想加入,但由于报名人数太多群很快就满员了,我没能顺利参与工作,有点失落。我又向老师提出申请,因为我觉得我本身有公卫背景,做过科普宣传,也有一定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感觉自己一定要做一些贡献。后来老师同意,我就顺利开始工作了。我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工作的,我妈还开玩笑说“新年第一天不要学习啦”,后来了解到我在做的工作后,我妈妈就非常支持。

2、在做科普宣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是有印象深刻,不过不是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而是针对整个团队:一是迅速组织,高效工作。二是针对我所在的医护人员科普团队,我非常惊讶于大家整个阶段的工作状态和相互的配合。刚开始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几乎都是连轴转,群里随时都在分享心得、文章idea,讨论写作的难处,修改写作内容等等。三是我比较感动的一点,在这个期间,大家相互问候的方式,似乎都变成了“要照顾好自己哦”,作为心理人,我们都很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一直会相互提醒:要先照顾好自己。后来我们组里实行了轮班制度,这样大家能有时间休息和照顾自己,不用时时刻刻在线。

3、在科普宣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

我自己觉得,有两个比较大的困难。一是选题,如何选择一个大家可能都比较关心的、切合热点的题目。一方面,是大家自己关注新闻、身边的事情等,挖掘题材。另一方面,我们专门和热线、网络组的志愿者联系,从他们那边收集一些素材,例如来电的医护人员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在匿名、符合伦理要求的前提下)。这两方面结合之后,我们就有一个比较丰富的题材库,大家会据此讨论,然后认领自己的题目。二是赶时间。很多题目是有时效性的,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例如,根据医护人员开始大批前往武汉的时间点。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快地、保质保量地写出文章来。

4、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心理学的知识会让我在选题时更能设身处地地去构思每一个群体的需要是什么,会更加能够看到这个人、这个行为背后可能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原因等等。这些会让我在写作的时候,注意去更加贴近我们的读者。另外,我会比较注意“专业知识”和“现实科普”之间的转化,因为很多专业内容可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普通民众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传播科普知识。

来源|心理学部团委


上一篇:【活动】战“疫”有我 | 心理学部青年学子的抗疫故事(四)

下一篇:【活动】研究生第六党支部举办“携手抗疫情,打卡正能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