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党建工会| 悼念刘力教授 |
| 纪念文章|“留给你们”:沉痛悼念刘力老师,兼忆刘老师JPRP主编访谈及其它 |
| 发布时间:2025-11-02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
敬爱的刘力老师周三离世。这几天每次想起这一事实,都悲伤难已。我平时与刘老师接触其实很少,与他面谈最久,也是最后一次,是几个月前请教刘老师作为主编的JPRP的发展过程。我曾以为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这名字,大概指中国、新加坡、北美等有国际交流。经刘老师解释才知道,我们最早曾想独立创刊,然而诸多原因未能成功;JPRP则是前后十几年的曲线救国之旅:这本太平洋国家所创的、经营不顺的期刊,经学部若干老师多年的参与和努力得以挽救,并转至学部名下持续运营至今。我说JPRP发展很好,今年已进入Q1。但刘老师却说Q1压力更大,而且Q1依然不够,必须要成为顶刊才会受关注、才有话语权。我也很惊讶刘老师竟然记得我有研究随喜,他说咱们中国人自己研究的主题,很多时候西方人未必感兴趣,我们努力办好自己的刊物,就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阵地。我记得当时刘老师弹了弹烟灰,笑着说自己快退休了,搞这些主要还是留给你们。我当时也只是笑说“感谢感谢”,而如今回想“留给你们”这四个字,何其沉重!我本周五心理学史课上,刚好讲完中国传统心理学,说到当代中国心理学人的努力,提起刘老师、提到这四个字,竟没控制住又哭了出来。 我读到讣告才注意到,刘老师似乎是有先参加工作若干年,后又公派至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可想这一代的心理学家,是在极其单薄与落后的条件下,努力建设中国心理学、追赶国际前沿。我本科的社会心理学并非刘老师授课,但听上一届同学说,他们做本基时告诉刘老师想做的大概主题,他当场就能翻出若干重要文献拷入U盘给学生读,被喻为“人脑图书馆”;时至今日,同事亦称赞刘老师对心理学的前沿动向掌握熟悉、判断敏锐。我在访谈刘老师时,他还很高兴地提到,自己最近刚发表在社心顶级期刊上的研究。而且我后来也有微信联系过刘老师,问及他组织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的事宜。所以前几天刚在某群里看到有人悼念刘力教授,我一开始的反应是竟有同名之人,直至翻到照片,不禁身体一僵、双手发凉。几个月前谈笑风生的前辈,如今竟突然离去,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年仅62岁啊,于个人、于学者,都太过令人惋惜! 在短暂的访谈过程中,我不止能感到刘老师对晚辈的和蔼可亲,也能感到他关于学术、学刊乃至学院发展的真切立场。无论是OA期刊,还是评价体系,刘老师虽然没有长篇大论的解释,但“他们不懂”的感慨,也能让人感到刘老师的傲骨与无奈。记得刘老师在卸任院领导的汇报最后,有说到自己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很多老师多有得罪,还望包涵,并说自己尽力了,问心无愧。我个人亦听说早年学院改革,刘老师也与一些同事发生过激烈争执,乃至个别的关系决裂。我并非涉事之人,并不知晓原委与细节。但就我做学生时对相关前辈的观察,可以说他们都是既有智慧与见解、亦有热诚与理想之人。不禁联想到当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等,固然是针锋相对之政敌,但都是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之良相。无论具体政策的是非得失,正是前辈们的精诚与奋斗,推动着心理学院乃至中国心理学高速发展、进步至今。亦可知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甚至觉得理所当然的坐享其成,实际上有着前辈们大量劳心劳力的付出。 心理学这门学科,本就十分零碎;其研究的内容,更随时代变迁。我有时会想,我们今天所做的研究,后人真的会在乎吗?我们努力投入的事业,未来还会有意义吗?解决当前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思及刘力老师,固然是功成名就、享誉中外的前辈,但从期刊运营到学科建设,很多幕后的努力与付出,远非一纸讣告所能尽述;何况几十至几百年以后,他的名字可能也会越发抽象;甚至整个时代的具体故事,可能都会被史书所略去、被后人所遗忘吧?然而正如横渠先生所说,“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既然生于这个年代,无论条件如何,尽了自己的诚与明,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奉献于自己所爱的事业,哪怕遁世不见知,其实也可以无悔了吧。又所谓“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我们聚气为人的此生,也许真的太短;但我们所爱亦所属的一切,却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无论将来的社会与社会心理学变成何种模样,那里都传承着您所贡献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一定会领先和影响世界,我们会早日和您一起实现这个理想。感谢您为社会心理学与中国心理学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相比之下微不足道、却对我个人非常重要的,关于基金申请、学术组织等方面的无私建议和帮助!如今您归游天地之间,可洞见社会万象;也请您不要忘了,继续看着我们! 致敬 曾祥龙 2025年11月2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