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交流|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伦敦国王学院暑期交流项目】汲取盛夏温热——赴伦敦国王学院暑期交流个人总结(张子麒)
发布时间:2024-02-22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艺术大师、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在自己年近六十时前往塔希提采风时说:“我要让记忆沉淀,直至它足够清晰,让我能够更好地描绘它。”此时距离KCL交流学习活动已过去了比旅途本身更长的时间,关于那两周的所有回忆也已经被伦敦街头湿润的雨刷洗得足够清晰,足够让我们再度转身回望。


关于学业生活:There is no right answer

在KCL的两周无疑是充实的,朝九晚三的课程比起学期中的一周也不遑多让,同时卷入度更高的课程安排也需要我们在课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的笔下曾如下面一样记录了进入课堂的第一天。

在第一次见面课上,Dr.CotierDr.Heard两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接下来的两周课程的主题:精神健康与临床心理学(第一周)、社会心理学和决策心理学的应用(第二周),同学们在共享文档中写下了自己对即将到来的两周学习生活的期许和担忧,在本次校中同学们将会训练鉴定、描述、解释临床心理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鉴定社会与决策心理学问题同时创造、应用新的办法以提升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在下课之前,Cotier老师还通过一个关于伦敦交通出行方式的小游戏让我们熟悉了下午将会用到的基于小组的研究学习方法。

根据卡巴金(1994)的定义,正念是指通过有意识地觉察当下,并对每时每刻所觉察的体验不加评判,从而产生的一种觉察力。正念不同于冥想,属于冥想的一种。在课上我们关注到了正念的多种意涵:一种心理学特质、一种训练方法、一种模式或状态以及一种心理学过程。并了解了正念的双组件模型(Two component model of mindfulness):注意力的自我调节和体验取向。同时我们了解到,当今正念研究主要集中在介入方式、相关/横向研究、实验室研究三个核心方向,主要研究与应用方法为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实证研究表明正念疗法对非临床人群抑郁焦虑水平的降低存在广泛的中等大小效应,为正念的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在下午的小组工作坊中,同学们提前阅读了3个不同的个案研究,并就其中的具体内容完成了个人和小组测验,并尝试以全英文的方式对自己的案例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同学们一直以来担心的语言障碍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解。接下来,同学们针对四个提出的拓展性问题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小组讨论,Cotier老师在此过程中反复强调:在选择选项时要给出对应的理由,同学们在倾听同伴见解和表述自己想法中得出更合理的结论。期间也明确了许多新概念:如Neuropsychological tests以及我们将在后续更深入学习的ASD等等。

课程中许多关于心理学的拓展应用领域也让我很感兴趣,比如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讨论了电影和文学是如何描绘心理健康,并探讨了这种描绘是否会加强刻板印象。我们知道,电影和文学作品通常会深入探索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方式展现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

有时候,电影和文学可能会呈现出一些刻板印象,将心理健康问题简化为特定的形象或角色。这可能导致观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或误判。然而,也有一些电影和文学作品通过真实而复杂的角色刻画和情节描绘,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

我们还讨论了Dr Fiona Essig老师领导的讨论,她提出了三种积极使用艺术的方式,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首先,艺术可以增加服务提供者(如医生、心理咨询师等)的同理心。通过接触和欣赏艺术作品,服务提供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心理健康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和困惑。

其次,艺术可以为服务使用者提供一个表达真实体验的渠道。通过创作或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借助图像、文字或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沟通和分享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艺术可以直接解决刻板思考方式。通过创造性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打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固定的认知框架,从而促进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新思考和认识。艺术作品可以挑战观众的思维模式,激发他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在讨论中了解到,电影和文学作品可以以多种方式展示心理健康问题,而艺术在培训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心理健康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说实在的,没有人会不喜欢这张神奇的答题卡:它具有奖券一样的涂层,每一次挖掘都像是一场冒险,验证着你是否能在某个选项下面找到代表正确答案的五角星,这使得做题的过程无限趋近于购买一张彩票,一种十分精明地调动积极性与效能感的工具。但与此同时,对于调动大学课堂积极性的关注意愿本身甚至比答题卡这一点小小的设计更加可贵。

工作坊(Workshop)的形式也让人能够同时向外拓展和向内发掘自己。每次开始讨论之前讲师都会在台上强调:“这个问题没有最正确答案,请尽情探索每个选择的可能性”于是多边形的桌子变成了辩论场和头脑风暴基地,,思想的火花向四面八方发散。对于我来说,进入大学课堂的两年我仿佛已经习惯在阶梯教室中面对台上的侃侃而谈沉默聆听,忘记了该如何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并寻找它的解决方案,但问题和假设从来不是研究和课题的专属,如果没有问题,有哪里会有它的答案?



记录良师益友:Summer is the only season

提到夏天就不得不提到Jesse Eisenberg 的夏令营理论

“当你和人们一起工作时,和他们一起出演同一部电影,你们常常需要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然后你们会成为关系很近的家人一样。这是很神奇的事情。

我会把它比喻成,比如说,夏令营。然后夏天结束了,你又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可能要付出些努力才能再见到那些无论是在夏令营还是偶然间遇到的人了。所以和人保持联系是很难的。

但是当你和他们一起演出时,会有一种更强烈的亲密无间的感觉,因为你处于一个充满感情的环境里,又或者是你离家很远什么的。所以你们确实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不过当然这很难去维系,因为你们最终还是有各自不同的事情要去做。”

这次交流几乎符合“夏令营理论”的一切:陌生的城市、短暂的时间、满溢的情感......于是我们暂时忘掉即将要面对的一切未知的未来,而只是探索在心理学的海洋,紧紧依靠着彼此,享受着美好的天气与感情。尽管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早已熟知的“吊桥效应”,但愉悦的笑声和依偎的臂膀早已留在了白金汉宫的围墙、泰晤士河游船的船舱以及海德公园嫩绿的草坪上。


而比起带队教师,胡老师与崔老师在这两周中更像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在课堂上会一同讨论,为某个问题的解答争辩不休;我们会在街上一同漫步,分享附近有哪家好吃的餐厅;我们也会在旅途中坐下来聊一聊,倾听我们真实想法的同时也毫不吝惜地让他们的人生经验成为我们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

良师益友的陪伴,是旅途中比路边的风景更加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唤起爱与荣光的存在。


日常生活贴士:Doing in Learning

两周的交流活动不会只有学业,当然少不了日常生活与沿途观光,但生活与观光又不纯粹是疯玩,总要同时有知识摄入,但不拘于哪一方面。

比如在餐厅要学习如何跟服务生流畅而亲切地交谈,这对于读懂面前的菜单大有帮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点到的食物踩雷的可能性;比如在地铁站要学习如何分辨目的地的东南西北,并紧跟指路牌,否则可能会被伦敦古老又复杂的地下交通裹挟至某个不知名的地点;比如去博物馆和美术馆前最好学着做些功课,读懂藏品会因此变得无比容易。


杜威说得很好:“在做中学。”

在Tate现代美术馆,我复现了我多年来获取的艺术理论知识的许多块碎片:共同现场时分享过的Seascapes看到了,初中美术讲的几何抽象也续上了,远渡重洋继续看刚刚深入学习过的马蒂斯......多年前出膛而今正中眉心的不是子弹,而是五颜六色的满天星花束,一样在面前炸开。


有些事,回生二回熟,也还是要靠做中学。生心课上刚复现过的脑电,也得趁热打铁,再挤一回导电膏,才算得上真正练会,额外的收获也不是没有:比如不管哪里的心理人写实验还是要靠matlab

在KCL学习交流的两周,是一次美好又充实的人生实践,我享受着过程中无数次的高峰体验,而今也仍在绵延。



上一篇:【伦敦国王学院暑期交流项目】赴伦敦国王学院暑期交流个人总结(张瑜)

下一篇:【伦敦国王学院暑期交流项目】伦敦心理学之行——赴伦敦国王学院暑期交流个人总结(李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