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际交流|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伦敦KCL暑假交流项目】个人交流总结(丁蓝)
发布时间:2024-09-18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如今,距我们团组的KCL之行已经一月有余。坐在北师大某教室的窗边,看着窗外不时探头的熙攘绿叶,我不禁又想起异国截然不同的风光来。

夏日的伦敦也并不炎热,即使我们赶上了几十年来伦敦最热的天气。从宿舍走到公交车站需要十分钟的路程,路边可见一大片恬静的绿地,有时这份恬静又被踢足球的小孩打破。去往strand校区要经过泰晤士河,伦敦眼随着河风吹拂映入眼帘……这是我第一次出国,伦敦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而可爱的。


图1 伦敦眼

当然,KCL对我来说也是如此。KCL和国内的大学很不一样,它主要由两栋建筑构成,与附近的考文特花园相融在一起,没有国内大学高高竖起的围墙。进入bush house内部,咖啡店飘出咖啡的香气和可颂的焦香味,虽然标着一罐可乐近20块的高昂物价,还是引人忍不住想买上一份。还有专供学生自习、休息的七楼八楼活动室——我就是在七楼写完了支教教案。那里明度适当的彩色装潢、每个座位旁配备的足量插座、足够隐秘的讨论间布置都让赶教案的我十分舒适。

也就是在KCL沙发式的小教室里,我们上了两周的心理学课程。这次暑期交流项目是KCL校方为北师大专门定制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行为决策与干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艺术治疗。每个模块的内容包含三天的体量,最后一天进行小组课堂汇报。

第一个模块的课程是行为决策与干预,由Claire Heard博士为我们授课。她讲课的风格生动活泼,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决策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最开始讲授启发法时,她举了购房者看房子的例子,让人很有代入感,以至于在她还在讲启发法类型的时候,我们已经跳跃到了“我自己看重房子的什么特质”,忽略了题干的要求,几乎所有人都选了错误的答案。此外,她还涉及了法律、商业、医疗、文学等多个领域决策心理学的应用,让我们受益良多。其中,她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与我们探讨故事撰写。她将我们分成两组,每组需要构想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根据添加不同的人物在细节处的抉择能够产生不同的解释。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这类工作坊创作的快乐。同时我也体会到,像这样的探讨在我之前受到的教育中是极为稀缺的。在以前的写作课上,老师更多需要的是我的结果:也就是我交上去的这个故事是不是足够拿高分。但实际上,一个故事只是走了人物各个节点所作抉择的其中一条支线而已。Claire更关注故事的过程。我们组编的故事结构略简单,她还质疑了不同故事可能性的逻辑合理性。我一开始还在和朋友吐槽,觉得这里的课程略简单,很多我们在之前就已经学过。但三天之后我意识到,虽然知识点已经学过,但我们的心理学视角是不同的。至少对我来说,第一节课学习启发法时,我完全没有把它和普通心理学课上学过的内容有意识地链接起来。视角变化,我对同一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厚了。

第二个模块的课程是心理学研究方法。这一部分的第一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患者及公众参与(public patient involvement, PPI)的概念。PPI包含参加(participant)、参与(involvement)和介入(engagement),三个相类似的概念之间具有区别,并且它们的区别影响研究的研究方法与可信度等等。这一部分类似于我们之前学过的学术伦理,但实际上并不相同,也引导着我去进一步思考患者、大众与心理学研究的关系。被试不再仅仅是指代被实验者的两个字,我开始深入思考他们的重要性。PPI无疑为我们受训的学术规范做了重要补充。之后老师讲到的研究方法包括查文献的技巧,我们在平时的课上都已经学过,并没有学到什么更新的知识。此外,还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Rebecca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并演示了四种用于学术的AI工具:Scite、Elicit、Litmaps和Hubmeta。在课上我选择性试用了elicit和litmaps,体验真的非常丝滑。在这之前,我对AI工具的了解不多,以为kimi和chatGPT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还有专门用于学术的人工智能,更没想到英国学校已经在课上系统地教授它。Rebecca不仅仅教我们如何使用它们,还特别讨论了AI使用的学术伦理问题与相关规定。这一模块,我不仅学到了心理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与方法,更惊叹于这里拥抱AI的先进性。

第三个模块的课程是艺术治疗,这也是我这次暑期交流最喜欢的一部分课程。这一部分由fiona教授为我们讲授。第一天,我们学习的是音乐治疗相关的课程,主要学习了音乐治疗在干预痴呆症、抑郁症等方面的运用。其中,fiona给我们讲的她的一段人生经历让我感触良多。她当时处于人生低谷,心情抑郁,飞往某个国家散心。她说当时在散步时听的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歌曲对她有很强的振奋作用,让她现在也忘不了。当时,我突然就想起了一个我几乎遗忘的时刻。当时我一个人去天津玩,正处于一个类似自我斗争的时期,身边很多事情都让我烦心,于是我干脆选择暂时“逃”到天津去,和fiona的境况某种程度上相类似。当时我晚上从天津之眼骑车去意大利风情街,吹着海河的风,马路很宽很宽,延伸出一个很大的下坡。我放开脚蹬向下滑时,耳机里在放今敏《千年女优》的主题曲Run。我感到自己好像在和女主角一同向前奔跑,那些烦心事一瞬间全部忘掉了。真的很感谢这节课激发了我这样的回忆。


图2 授课场景实拍

抛却感性不谈,艺术治疗系列课程也引导我认识了许多心理治疗的角度和方法。在国内,以目前我的能力和学科发展情况,是很难系统学到这方面的知识的。虽然这系列的课程仅有短短三天,也带给了我很多收获。比如,Fiona为我们举了一个产后抑郁干预项目的例子。在我身边,生产后的妈妈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可能很多我身边的阿姨们从来不知道产后抑郁的概念。而在这个项目中,经过十周干预,超六成的中度或重度抑郁患者的显著症状消失,音乐治疗的功效无疑非常显著。

还有喜剧治疗,也是我之前仅在小说中看到过的。我们还开展了喜剧治疗工作坊,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份心理障碍患者病例,我们需要用绘画、扭扭棒、粘土等等艺术形式创作出这个症状患者可能具有的心理状态。我们小组进行的是精神分裂症的创作。看完案例的描述,我先根据案例描述的Simon(患者)的所思所想,画了一条尽头是一团迷雾的路。路两旁是树林,由于房树人测验中树木往往是生命之树,我把树的枝干画得很细弱。树林之中还有许多眼睛,模拟他的被害妄想。试图反抗的Simon用石头即粘土粒击打眼睛,却无法驱散它们。整幅画作全都是用左手画的,试图模拟他思想混乱、无法好好创作的状态。同组同学用扭扭棒做了一个模型,同样试图表达他混乱分裂的思想。一次工作坊下来,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也从中获得了更多对心理障碍者的理解。


图3 工作坊作品


图4 小组留影

在课程之外,我们也在伦敦周边进行了许多探索。其中,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是不得不说的两处艺术圣地。两个博物馆都是免费的,无数艺术的瑰宝全都面向大众开放。在大英博物馆,我们按照年代和地区的顺序进行游览,各类文物展实在美不胜收。罗塞塔石碑、巴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最后我们在大厅买完纪念品要离馆时,看到地上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一句话:“愿汝至此千年,徜徉知识圣殿。”这句话也是大英博物馆真实的映照。但是我也不由得想到,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展品是从何而来呢?其中又有多少是劫掠、偷渡和倒卖?如果它们能说话,最想说的是不是“我要回家”?VA博物馆则与大英博物馆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它因纪念艾尔伯特亲王和维多利亚女王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仅仅是欧洲展的其中一个分展,我们也逛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是在七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去的VA,有博物馆奇妙夜的活动。馆内放起了现代风格的音乐,在大厅设吧台和DJ打碟,还在博物馆的不同角落藏了手工制作、快问快答等许多活动打卡点。这种活动形式新颖有趣,是现代与古代的碰撞。她作为英国第二大国立博物馆,以如此开放自由的态度拥抱现代,是一件很可贵也很美丽的事。她属于过去,更属于当下。


图5 VA博物馆Taylor Swift展部分展品

回顾本次伦敦之旅,我不仅有许多学术上的收获,更有许多人文风光的体悟。

上一篇:【伦敦KCL暑假交流项目】夏日的盛宴——KCL之行的心得体会(代泽西)

下一篇:【伦敦KCL暑假交流项目】个人交流总结(刘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