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国际交流| 学生交流经验分享 |
| 【KCL暑期交流项目】个人总结(孙亦果) |
| 发布时间:2025-10-25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
一、 此次行程安排 在今年暑假的7月13日,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启程前往伦敦,开启了本次KCL的学术之旅。在7月14号到25号之间,我们一起在KCL的课堂上学习了决策心理学、学术研究所需的相关技能以及精神健康与相关艺术疗法,并在学习的最后一天分小组进行了围绕“通过心理学干预影响人们的环保决策,从而促使其做出更环保的选择”的presentation。最后,在7月26号和27号,返回北京,结束了此次交流学习。 二、学习内容&presentation 在KCL两周的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大类知识,分别由三位老师为我们讲授。在前三天的课程里,Dr. Claire为我们讲授了与决策心理学相关的内容。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了解到决策制定的心理机制与启发式策略,掌握了Kahneman和Tversky的 “启发式与偏差” 框架以及“快速节俭启发式” 理论,还深入理解了“最佳选择启发式”和“快速节俭树”等决策模型,尤其是 “识别启动决策模型”,以消防员决策和 “哈德逊河奇迹” 为例,让我明白了专家决策常依赖模式识别与心理模拟,打破了我对“最优决策”的固有认知。此外,老师还为我们揭示了决策的主观性与语境依赖性,“故事模型”展现了人们会整合证据与叙事构建因果逻辑,语言隐喻、框架效和风险感知中专家与公众的差异,还有情感对决策的影响,如整合情感与偶然情感的不同作用、离散情感的区别等,都让我了解决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些知识填补了我的认知空白,也转变了我对决策和行为改变的思维方式。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Dr. Rebecca Upsher为我们讲授了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课程。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收获了多维度的科研探索所需的实用技能。首先,我学到了做presentation所需的一些要素和技能,明白了学术传播需兼顾信息准确与情感共鸣以及如何进行文献检索,用关键词和工具高效锁定核心信息。在利用AI来帮助我们检索文献时,我们应时刻保持批判性思维,辨别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此外,老师还为我们详解了在通过访谈来获取实验信息时在设计访谈内容时的禁忌,强调了使用中性语言对数据获取的重要性,结合对比视频让我直观认识到了不良提问方式对最后的访谈结果的恶劣影响。经过这三天的学习,不仅让我明白了在科研展示、工具使用和定性研究方面需要注意的事情,更培养了我的学术严谨性与实践灵活性,为后续的科研探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最后三天的课程中,Dr Fiona Essig 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疗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讲授。通过老师的第一天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抑郁症的多方面症状及传统治疗方式,掌握了音乐疗法的多种形式,知晓了受训者参与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也清楚了它对于不同抑郁症的疗效、作用机制,以及对产后抑郁母亲的显著治疗效果。在第二天的课程里,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了幽默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回顾了不同类型幽默的心理功能与适用情境,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幽默的双重作用与风险。在最后一天的课程中,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泰特现代艺术馆,为我们解析了相关艺术作品,并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艺术与心理健康、媒体与心理健康的关联,让我知道了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联、艺术在专业培训和对抗污名化中的作用,以及影视媒体对心理健康描绘的负面问题与改进方向。这些学习不仅让我系统地掌握了多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加深了对不同干预方式实践应用的理解,提升了我对心理健康领域多维度问题的认知能力。 在KCL的最后一天,我们小组围绕“如何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来促使人们多选择骑车这种绿色出行”进行了汇报展示,我主要负责的部分是为大家讲解我们提出的其中两个主要方案以及他们为什么能发挥作用的原理解释,我提出了可以通过在道路设指示牌监测并显示骑行人数、沿绿道拍视频、画海报来展示不同人群都在骑行来出行,二者借助social norm来起效;还可让共享单车与品牌或卡通(如海绵宝宝)合作、设涂鸦板等途径来吸引人们更多的加入到骑行中来。在准备这个汇报的过程中,我和小组成员一起查阅文献并找到已有研究中很少单独讨论“骑行问题”作为我们的汇报主题。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了骑行和其他绿色出行的区别,在与老师一起多次交流讨论后,我们最终确定了我们要研究的具体问题,并结合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一起讨论总结可行的方案和检验方案的办法,最终很好地完成了这次汇报,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时,这次小组合作学习还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经验,也提升了我各方面的科研能力。
三、课余活动 在两周暑校的课余时光里,我也探索了伦敦的各种著名景点,体验了很多当地的文化特色,沉浸在伦敦的独特魅力中。站在大本钟下,看钟声里的哥特式建筑与泰晤士河波光相映,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仿佛触摸到伦敦的时间脉搏;走进泰特现代艺术馆和国家美术馆,印象派画作的光影流动与古典雕塑的细腻肌理,让我在艺术熏陶中学会用更细腻的视角观察世界;白金汉宫前的皇家卫队换岗仪式,红制服与黑皮靴的整齐步伐伴着军乐,尽显英式礼仪的庄重与典雅,也让我对英国王室文化有了直观认知;在格林威治天文台,双脚跨在本初子午线上的瞬间,地理课本里的“0° 经线”也从抽象概念变为了真实的体验,科学探索的奇妙感油然而生。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木乃伊、中国青花瓷与希腊雕塑,跨越千年与地域的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人类文明的多元与交融,让我对 “世界历史” 有了更立体的理解;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逼真的恐龙骨架与璀璨的宝石展厅,则像一场奇幻的自然之旅,唤起了我对地球生命与矿物质奥秘的好奇。
除了著名景点以外,伦敦当地的文化与美食更让我感受到伦敦的鲜活。在市集尝一口酥脆的炸鱼薯条,配着清爽的英式下午茶,或是在街头小店慢慢地品味一次英式早餐,味蕾的满足间藏着伦敦人的生活态度;漫步在伦敦的街巷,看红色双层巴士穿梭,听街头艺人弹唱,多元的文化在此碰撞融合,也让我学会了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这些经历让我跳出课堂,在行走与体验中拓宽了视野。我不仅收获了对伦敦历史、艺术、科学的认知,更学会了在文化差异中寻找共鸣,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比书本知识更鲜活深刻,也成为我此次伦敦之行最珍贵的记忆。 四、主要收获 总的来说,经过为期两周的KCL暑校学习,为我带来了学业、文化体验与社交情感的多重成长,成为了对我来说一段充实且珍贵的经历。 在学业上,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让我收获颇丰。通过多位教授的授课,我系统接触了认知心理学、音乐疗法、幽默治疗、艺术疗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多元内容,从理论框架到实践方法,不仅深化了对心理学领域的专业认知,还学会了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分析,比如理解不同干预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提升了学术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在探索伦敦的过程中,美食美景与文化让我拓宽了视野。课余时间打卡大本钟、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等著名景点,哥特式建筑的庄重、博物馆里跨越文明的文物、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科学意义,让我直观感受到伦敦的历史底蕴与多元魅力;品尝炸鱼薯条、英式下午茶等当地美食,漫步街头感受红色双层巴士与街头艺术的氛围,沉浸式体验了英式文化的独特风格,也学会了以开放的视角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 与其他同学们的学习交流,则为这段经历增添了温暖的色彩。课堂上,我们一起讨论心理学案例、分享对课程内容的见解,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结伴一起探索伦敦、分享生活趣事,彼此支持鼓励,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还在社交中提升了沟通交流的能力。这段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时光,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那些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漫步伦敦街巷的瞬间,都成为了我此次暑校最珍贵的情感印记。
整体而言,这两周的KCL暑校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知识上的提升,更是一场文化体验与情感成长的旅程,让我在知识、视野与人际关系上都有了全新的收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