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课程介绍 | ||||||||||||||
心理测量 Psychological Testing | ||||||||||||||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 ||||||||||||||
一、课程简介(必备项) 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具体方法和手段,即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心理学基础研究、人才选拔与安置、临床诊断以及咨询与治疗中都有广泛应用。本课程一方面着重讲解心理测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验的编制程序与项目分析、测验的信效度检验、测验常模的建立、测验的使用规范等,另一方面介绍心理、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常用到的能力与人格测验,提升学生对心理测验工具的应用能力。通过心理测量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心理测量学知识自行编制科学的心理测验,并与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必备项) 1)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量的发展过程,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与功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心理测验,探讨心理测验与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探究态度和技能、开放的思维方式。2)使学生了解心理测验编制的完整过程,包括测验目的、用途的界定,测验项目的编制与组织,项目分析技术,信效度的检验,测验常模的建立与分数解释,心理测验的使用资格与规范等,并能够结合实际研究需要,自行编制心理测验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3)使学生熟悉心理与教育实践中常用的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的功能、适用范围,以及操作方法,包括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调查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一)第一章心理测量学概述6学时 第一节测量与测量量表 1.1 什么是测量 1.2 测量要素 1.3 测量量表 第二节心理测验概念与性质 2.1 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的区分 2.2 心理测验的性质 第三节心理测验的分类 第四节如何看待心理测验 4.1错误的心理测验观 4.2正确的心理测验观 4.3心理测验的功能及其应用 第五节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5.1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及实践 5.2科学心理测验在西方的诞生和发展 5.3近现代我国心理测验的发展 5.4心理测验的新近发展与争论 教学要求: 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并能够区分科学的心理测验与民俗/趣味心理测验,了解常用心理测验的分类与用途,正确认识和使用心理测验,探讨心理测验与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关系,了解心理测量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心理测量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 重点、难点: 1.四种测量量表。 2.心理测量的性质与功能。 3.心理测量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研究趋势。 其它教学环节: 课堂活动: 民俗/趣味心理测验探讨 中国古代益智游戏——中国古代测量思想部分 (二)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4学时 第一节测验的目标分析 1.1 明确测验的对象 1.2 明确测验的用途 1.3 测验的目标 第二节项目的编制 2.1搜集资料 2.2命题的一般原则 2.3项目编制的要点 第三节测验的编排与组织 3.1合成测验 3.2预测与项目分析 第四节测验的标准化 4.1测验内容 4.2测验过程 4.3测验评分 4.4测验分数的解释—制订常模 第五节测验的鉴定与使用说明 5.1信效度检验 5.2编写测验说明书 教学要求: 1.了解心理测验编制的完整过程,包括测验目的、用途的界定,测验项目的编制与组织,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建立常模与编制手册等。 2.以实例呈现测验项目编制中常见错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呈现的项目是否恰当。 3.结合实际研究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计划编制一套心理测验工具,确定测验的使用对象,测验目标和用途。 重点、难点: 1.根据理论构想为将要编制的测验内容下操作定义。 2.在项目编制过程中避免常见问题。 其它教学环节: 课后环节:分组后开始确定自编测验的内容 (三)第三章项目分析4学时 第一节项目难度 1.1 难度的定义 1.2 计算方法 1.3 难度水平的确定 1.4 难度的转换 第二节项目区分度 2.1 区分度的定义 2.2 计算方法 2.3 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第三节选择题反应模式的分析 第四节项目功能差异与测量偏差 第五节项目反应理论(IRT) 教学要求: 掌握难度、区分度的计算和评估方法,掌握选择题反应模式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1.计算项目的难度。 2.计算项目的区分度 3.结合实例对选择题的反应模式进行分析 其它教学环节: 课堂讨论:项目功能差异对大规模考试的影响 (四)第四章测验的信度 6学时 第一节测量误差与经典测量理论 1.1 测量误差及其种类 1.2 经典测量理论 1.3 测量误差的来源 第二节信度的概念 2.1 信度的理论定义 2.2 信度的测量定义 2.3 信度的操作定义 2.4 信度的性质 第三节信度评估的方法 3.1 重测信度 3.2 复本信度 3.3 内部一致性信度 3.4评分者信度 第四节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4.1 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 4.2 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 4.3 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 4.4 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 第五节影响信度的因素 5.1 样本特征 5.2 测验长度 5.3 测验难度 5.4 时间间隔 教学要求: 1.了解经典测量理论的假设 2.了解测量误差的种类及来源 3.掌握信度的含义以及各种信度的计算方式 4.理解信度对测验分数解释的影响 5.理解影响信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 1.经典测量理论的假设 2.信度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 3.各种信度的含义与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4.测验信度与测验分数区间估计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 作业:信度的不同计算方法——以职业兴趣测验为例 (五)第五章测验的效度 6学时 第一节效度概述 1.1效度的定义 1.2效度的性质 第二节效度的种类及其评估方法 2.1内容效度 2.2效标效度 2.3构想效度 第三节效度的功能 3.1预测效标分数 3.2预测误差 3.3预测效率指数 3.4预测效标分数 第四节影响效度的因素 4.1测验本身的因素 4.2测验施测过程的干扰因素 4.3样本团体的性质 4.4测验分数与效标成绩的信度 4.5效标的性质 教学要求: 1.了解系统误差对效度的影响 2.掌握效度的含义以及各种效度的计算方式 3.理解效度对效标分数解释的影响 4.理解影响效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 1.效度与信度的区别和联系 2.各种效度的含义与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3.测验效度与效标分数的解释 其它教学环节: 课堂讨论:人员选拔中的效度问题 (六)第六章测验分数的解释 6学时 1.1 常模参照分数的基本概念 1.2 常模团体的性质 1.3 常模团体的建立 2.1 发展性常模 2.2 百分位常模 2.3 标准分常模 2.4 智商及其意义 5.1难度分析 5.2区分度分析 5.3信度检验 5.4效度检验 第六节划界分数设置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心理测验对主试的要求和施测程序,了解可能导致测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并力求控制误差,学会如何向受测者或委托人报告测验结果。掌握常模参照测验中,常模的建立和表示方法。了解标准参照测验结果的呈现方式。 重点、难点: 1.心理测验对主试的要求和施测程序 2.如何控制施测过程中的误差 3.测验结果呈现的方法 4.如何获取常模团体 5.建立百分位常模和标准分常模的具体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无 (七)第七章智力测验 6学时 第一节智力测验的产生 1.1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简介 1.2斯坦福-比奈量表简介 1.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简介 第二节智力测验的工具 2.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详解 2.2瑞文推理测验 第三节智力测验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智力测验的理论基础。 2.掌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使用方法。 3.掌握瑞文推理测验的使用方法。 重点、难点: 1.正确施测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2.正确施测瑞文推理测验 其它教学环节: 课堂活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测验施测、计分与解释 (八)第八章人格测验 6学时 第一节人格测验概述 1.1人格的基本概念 1.2人格的评估方法 第二节自陈量表式人格测验 2.1采用效标团体法编制的测验 2.2采用因素分析法编制的测验 2.3根据逻辑或人格理论编制的测验 第三节投射测验 3.1罗夏墨迹测验 3.2主题统觉测验 3.3画树测验 3.4其它测验 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人格测验的使用方法,学习人格测验的编制技术。 重点、难点: 各种形式的人格测验的编制技术。 其它教学环节: 课堂活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施测、计分与解释 (九)第九章测验编制与小组交流4学时 安排各小组报告自编的心理测验,具体内容包括: 测验对象的介绍 测验用途的说明 测验的目标 测验项目呈现 项目分析数据 信效度指标报告 常模说明 呈现指导手册 教学要求: 各组展开讨论,对别组所编测验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设性意见。 重点、难点: 发现自编测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改进。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必备项) 参考书: · Ronald Jay Cohen, Mark E. Swerdlik. Psychological Testing and Assessment - An Introduction to Tests & Measurement.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第七版第八版 · 戴海崎,张锋,陈雪枫编著:《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修订本或第三版。 · (美)Lewis R . Aiken著,张厚粲,黎坚译:《心理测量与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美)安妮·安娜斯塔西著,缪小春等译:《心理测验》,浙江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可选项)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统计学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性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并对心理统计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较为扎实的普通心理理论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心理统计(至少包含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知识)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六、考核方式(必备项) 教学测评以课程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兼顾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文献阅读与综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组测验编制等形式,满分为100分。记录课堂表现的目的重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期末考试在于了解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简单运用的情况;小组测验编制则在于考察学生运用素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分值为:课堂表现—5分,个人作业—10分,期中考试—25分,期末考试—40分,小组测验编制—20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