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前沿
孙晓敏课题组在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发表系列文章探究时间贫困的前因后果
发布时间:2024-03-18      作者:       浏览量:       【关闭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孙晓敏课题组近日在社会心理学旗舰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8/63)上连续发表3篇文章,集中探讨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体验到的时间贫困的可能前因和后果。




时间贫困,即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普遍的体验之一。“我没有时间”的抱怨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了“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叹息。在过去的30年里,没有足够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或者需要做的事情的体验已经十分普遍,并受到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例如,劳动经济学家一直在关注工作时间的增加、假期的减少、无偿加班的普遍化,以及越来越多的工作被压缩在越来越少的时间里等现象。社会学家经常强调影响当代家庭日常生活的“时间紧缩”。成年人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使得他们投入到友谊、婚姻、亲子等亲密关系里的时间都被迫压缩。儿童的生活也同样被安排了越来越多的活动,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节奏。他们必须更快地吃完饭,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课后生活往往也被快节奏的时间表所束缚。有研究警告,因为越来越多的活动安排被扩展到了晚上,儿童与成人睡眠剥夺的广泛程度令人担忧。总而言之,时间贫困现象在全世界都极为普遍。

孙晓敏课题组近些年来集中关注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近期发表的Why do we never have enough time? Economic inequality fuels the perception of time poverty by aggravating status anxiety这篇文章基于五个递进的子研究(N = 1,321),发现经济不平等会增加人们的时间贫困感知,而地位焦虑起到中介作用,并排除了地位消费的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该研究说明在经济不平等的环境中,人们会焦虑于自身的经济地位,时间被认为是用于工作以提升自身地位的“货币”。因此,在经济越不平等的地方,人们越会有更强烈的时间不够用的感受。该研究为当下人们的时间贫困感找到了社会结构性根源。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在读博士研究生赵启,论文网址:https://doi.org/10.1111/bjso.12695

课题组近期发表的Being pressed for time leads to treating others as thing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ime scarcity, agentic and communal orientation and objectification这篇文章通过五个环环相扣的系列研究(N = 1,332),结果发现长期的时间贫困会塑造个体的价值观,具体表现为:加强人们对“能动”取向的追求,同时削弱人们对“共生”取向的追求,进而导致在人际互动中物化他人,即将他人当做完成自己目标的工具。该研究将时间贫困领域的后果变量拓展到人际层面,提示长期时间贫困对人际互动的深层影响不容忽视。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毕业生蒋欣颖,论文网址https://doi.org/10.1111/bjso.12729

课题组近期发表的Can't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Time poverty influences construal level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utonomous versus controlled motivation这篇文章共开展了六项子研究(N = 1,307),发现时间贫困导致个体采用更低,即更具体的解释水平,但当个体持有自主动机而不是受控动机时,这一效应得到缓解。该研究将时间贫困的后果从个体的身心健康扩展到个体对事物的表征方式,即解释水平;揭示了在时间贫困的背景下,个体更关注如何快速地完成任务而不是思考任务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相较于关注“为什么”的高(抽象)解释水平,时间贫困的个体更可能会采取聚焦于“怎么做”的低(具体)解释水平。尽管具体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我们在当下更快完成任务,但也会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更琐碎的事情上而失去全局观,长此以往更不容易思考和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从而陷入“瞎忙”的困局。论文第一作者为在读博士研究生原悦,论文网址https://doi.org/10.1111/bjso.12730

上述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信息:

Zhao, Q., Ma, R., Liu, Z., Wang, T., Sun, X., van Prooijen, J. W., Dong, M., & Yuan, Y. (2023). Why do we never have enough time? Economic inequality fuels the perception of time poverty by aggravating status anxiet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Jiang, X., Zhang, N., Sun, X., Liu, Z., & Wang, Y. L. (2024). Being pressed for time leads to treating others as thing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ime scarcity, agentic and communal orientation and objectific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Yuan, Y., & Sun, X. (2024). Can't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 Time poverty influences construal level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autonomous versus controlled motiv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课题组网站:https://psych.bnu.edu.cn/szdw/zrjs/js/sxmeh/index.htm


其他部分相关论文:

孙晓敏, 杨舒婷, 孔小杉, 刘臻臻, 马榕梓, 原悦, 张南, 蒋欣颖, 曹沛伶, 鲍瑞佶, 蔺义芹, 李宁, 李志航. (2024). 时间贫困内涵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稀缺理论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31(1), 27–38.

张南, 曹沛伶, 李宁, 孙晓敏*, 乔志宏, 赵精武. (2024). 法官工作时间贫困感的前因及其司法决策后果的质性探究. 心理学报, 已接收.

上一篇:伍新春教授课题组的论文成为2023年APA下载量最高的10篇文章之一

下一篇:韩卓课题组在知名发展心理学期刊Developmental Science发文揭示亲子生理同步与儿童社会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存在情境特异性